[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电动输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7563.3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4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郑源机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8 | 分类号: | F02M37/08 |
代理公司: |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3222 | 代理人: | 林海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电动 输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动输油泵的改进发明,特别涉及的是一种为柴油发动机供油的电动输油泵。
背景技术
在低温气候条件下,柴油会出现结蜡、堵塞低压油路(0#柴油尤为严重),柴油发动机就会面临启动难或者根本无法启动的问题;还有车子发动之后,由于柴油在低温条件下粘度加大,流动性差就会导致发动机供油不足,出现熄火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普遍采用电动输油泵给低压油路输送柴油以及排除空气,参照图1,其工作原理就是把电动输油泵并联在主油路中,需动态时,电动输油泵必须先吸油,然后用它自身泵出的油的压力,关闭主油路上切换止回阀2,只有在止回阀2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电动输油泵才能正常工作,将柴油输送给柴油发动机;如果止回阀没有关闭或者关闭不全,电动输油泵在动态时,不能在进油口部位形成负压区,没有负压区电动输油泵工作就会失效,泵工作失效就会在不吸油时干转,干转导致铜换向器的泵会加快非正常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导致碳换向器的泵的换向片之间产生短路而使泵完全报废或失效。因此止回阀的存在,就有可能存在关闭不全的问题。
目前现有的电动输油泵(或称滚柱泵)的滚柱在滚轮转子的轮槽里运动,转子在泵体的泵圈内转动,轮槽的两侧面是平行的,应用于有压力要求的供油系统中,只能单一的完成主动泵油功能,提供所需的压力及流量,电动输油泵与回止阀并联在柴油发动机供油的油路中。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在动态时主动泵油,也能在静态时让油顺畅通过的新型的柴油发动机电动输油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柴油发动机电动输油泵,包括有进油板、泵体、出油板,所述进油板上设有进油口,所述出油板设有出油口,所述进油板与出油板分别紧靠在泵体的前后两侧,进油板、出油板与泵体在泵体内形成圆柱形的泵腔,泵腔的轴心线B分别垂直进油板和出油板,该泵腔内向上偏心轴线A处设有转子,该转子由电机传动在泵腔内绕偏心轴线A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通过等分半径等分为若干份,转子上等分半径的边缘处设置有滚柱槽,所述滚柱槽将转子边缘相对应等分为若干份,滚柱槽第一侧面与相对应的等分半径所在的轴向面平行,滚柱槽第二侧面与相对应的等分半径所在的轴向面夹角为α,α>0度,所述转子前后侧面上并且位于滚柱槽第二侧面和顶端面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形成溢流槽,所述滚柱槽内设有滚柱,转子运转时滚柱在转子和泵体的配合下在滚柱槽里内外往复移动,所述转子与泵腔上侧面紧密配合。
所述泵体与转子之间的空腔为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被相邻的滚柱分割成若干单元工作空腔,转子运转时单元工作空腔先进入进油口的进油范围、再离开进油口的进油范围、再进入出油口的出油范围、再离开出油口的出油范围如此循环。
所述进油范围设置在泵腔的左侧,出油范围设置在泵腔的右侧。
所述进油口为月牙形的进油槽,所述出油口为形似扇形孔,所述电机通过出油口与转子传动连接。
还包括有恒压装置,该恒压装置通过连接座设置在进油板上。
25度≤α≤35度。
α为31度或32度。
所述等分半径为五条将转子五等分,所述滚柱槽相对应为五个。
所述圆柱形的泵腔替换为类圆柱形的泵腔。
该柴油发动机电动输油泵串联在主油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滚柱泵具有吸力大,压力高,流量大的特点,该新型的柴油发动机电动输油泵无需与止回阀并联于主油路上,可直接串联在主油路上,既能主动时(转子运转时)迅速泵油,又能静止时(转子不运转时)顺畅过油,使发动机在低温气温条件下的启动和正常工况下的柴油供给有可靠的保障;无需在主油路上设置止回阀,则不会有因止回阀关闭不全而导致输送泵无法工作的问题;该电动输油泵上设置恒压装置,因此在发动机已启动的情况下,本泵与机械泵串联工作时,压力不会改变,但能使流量大幅度增加,解决因低温气候下,柴油粘度增大,流动性差而导致供油不足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输油泵并联在主油路上与止回阀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油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泵体及其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油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郑源机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郑源机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7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