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塞冷却喷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3094.3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黄第云;叶宇;张文;陈建勇;林铁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8 | 分类号: | F01P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泽中;王正茂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塞冷却喷钩。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热负荷不断加大,活塞及与活塞相连的连杆小头轴瓦等都容易出现过热现象,严重的会出现活塞烧融及连杆小头轴瓦过热失效等问题。现有技术增加了活塞冷却喷钩配合活塞底部增加机油冷却腔来加强活塞底部的冷却。活塞底部的机油冷却腔有两个开口,活塞冷却喷钩喷射出来的机油从其中一个开口进入活塞底部油腔,从另外一个开口出来,带走热量,降低活塞底部温度。
由于现有技术的活塞冷却喷钩只有一个出油口,喷出的机油基本都进入活塞底部油腔入口,所以活塞底部其它位置,包括活塞销及与活塞销连接的连杆小头等部位都没有足够机油润滑及冷却,容易出现过热问题,实际使用中也发现连杆小头轴瓦出现过热发黑等问题,严重的出现连杆小头轴瓦磨损及脱落,如不加强该部位冷却,使用时间长了或使用环境恶劣都容易导致连杆小头轴瓦磨损失效,活塞连杆组件报废的严重故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活塞冷却喷钩,该活塞冷却喷钩增设一个喷射点(导油孔),加强了活塞底部的冷却及润滑,使得大部分机油通过本实用新型活塞冷却喷钩的导油孔喷射进入活塞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底部,还有小部分机油则通过喷钩的导油孔喷射出来冷却润滑活塞 底部其它位置(主要是活塞销及连杆小头轴瓦位置),充分保证了活塞底部的冷却需要,也能加强活塞销及连杆小头位置的润滑及冷却,降低了活塞底部过热发生故障的可能,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及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活塞冷却喷钩,包括:底座,其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并使得所述底座的内部油腔与发动机机体上的机油通道相通;以及喷钩,其包括:横向分支和S形分支,所述S形分支侧壁开设有对准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开口的导油孔,该喷钩的外端出油口对准连杆小头及活塞销位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通过三通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油孔与喷钩内的部分油道保持同一中心线。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油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喷钩内部油道的孔径。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分支的一端与固定在底座的侧面,并与底座的内部油腔保持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活塞冷却喷钩增设一个喷射点(导油孔),加强了活塞底部的冷却及润滑,使得大部分机油通过本实用新型活塞冷却喷钩的导油孔喷射进入活塞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底部,还有小部分机油则通过喷钩的导油孔喷射出来冷却润滑活塞底部其它位置(主要是活塞销及连杆小头轴瓦位置),充分保证了活塞底部的冷却需要,也能加强活塞销及连杆小头位置的润滑及冷却,降低了活塞底部过热发生故障的可能,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冷却喷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活塞冷却喷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喷钩,3-导油孔,4-喷钩,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活塞冷却喷钩的具体结构包括:底座1和一端固定在该底座1侧面的喷钩2,以及开设在喷钩2侧壁的导油孔3。其中,底座1通过三通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并与机体上的机油通道相通。喷钩2则焊接在底座上并与底座1的油腔保持连通。导油孔3则开设在喷钩2的壁面上。发动机运转时,机油从机体的油道进入活塞冷却喷钩内,大部分会从导油孔3喷射出来,按原来位置喷入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还有小部分会从喷钩2最后端的出油口出来,用于冷却及润滑活塞连杆小头,活塞销等零件。
底座1具有内部油腔,装配时,其通过三通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并使得底座1的内部油腔与机体上的机油通道相通,从而将从机体油道内机油的导入底座1的内部油腔,进而为喷钩2供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30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发动机水冷装置
- 下一篇:柴油发动机排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