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4296.1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6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汤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2D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张相升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保险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从以前的奢侈品变成如今普通百姓能承受的普通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消费者对于汽车外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运动元素加入到汽车设计之中,很多零件如引擎盖,前风挡,汽车保险杠等在设计之初不再单纯满足其基本的用途,而是更多地融入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同时兼顾动感美观。提高汽车高速行驶中的稳定性,减少汽车高速行驶中产生的升力,是空气动力学应用其中的一部分。对于车身外饰这块,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在汽车后盖(三厢车型)或尾门(两厢车型)上面安装一个扰流板,但此种设计仅利用了车辆顶部的气流,没有利用到车辆底部的气流。且目前在行李箱盖上面安装扰流板方式是用紧固件或胶粘,前者可能导致后箱盖漏水,后者因为胶水凝固所需的时间较长,只能适合小批量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将保险杠功能和扰流板功能集成于一体,能够利用汽车底部气流提升汽车动力的汽车后保险杠总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包括保险杠本体和安装在所述保险杠本体下方的扰流板,其中,在所述保险杠本体的保险杠本体底面与所述扰流板之间形成有贯通的空气导流通道,所述空气导流通道的前端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扰流板的扰流板前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底面之间,所述空气导流通道的后端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扰流板的扰流板后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底面之间,且所述后端出风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前端进风口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杠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扰流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在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弧形翘尾导向板。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本体上的进风面低于所述弧形翘尾导向板上的出风面。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翘尾导向板的弧度为π/4。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进风口的高度与所述后端进风口的高度比为1.75。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上设置有两个中间沉孔,所述扰流板本体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保险杠本体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保险杠本体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中间沉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端部沉孔,所述扰流板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件与所述凹槽侧壁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凹槽侧壁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端部沉孔内。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中间沉孔沿着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宽度设置,位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端部的两个所述端部沉孔也沿着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宽度设置,且两个所述中间沉孔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端部沉孔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杠本体和所述扰流板均为塑料注塑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保险杠本体下方安装扰流板,并在保险杠本体底面与扰流板之间形成有贯通的空气导流通道,用于气流通过,并使后端出风口的面积小于前端进风口的面积,使汽车在高速行驶中,进风量始终大于出风量,使气流保持对扰流板的下压力,起到扰流作用,从而使汽车在高速行驶中保持尾部向下压,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通过保险杠本体实现对车尾保护的功能,通过保险杠本体下方的扰流板,可以利用汽车底部气流,起到扰流作用,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该汽车后保险杠总成将上述两种功能集为一体,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保险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沿着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扰流板的侧视图;
图6为扰流板本体与弧形翘尾导向板连接示意图;
图7为设置在扰流板本体上的定位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定位凸台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沿着A-A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沿着C-C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保险杠本体;11-凹槽;12-保险杠本体底面;
13-凹槽侧壁; 2-扰流板; 21-扰流板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4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 下一篇:电子驻车ECU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