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41674.0 | 申请日: | 2014-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燕;姚雪侠;陈静芳;李森;杨茵;徐培;曹六建;闫明;董昊;代占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48/02 | 分类号: | F16D48/02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陈英超 |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输出 离合器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领域,涉及一种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
背景技术
液压控制阀在拖拉机液压系统中被用来控制液流的压力、流量和方向等,保证执行元件按照负载的需求进行工作。随着液压控制技术水平的提高,控制元件的模块化、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集成阀块具有形式灵活多样、密封性好、通流能力大、抗污染能力强的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拖拉机液压传动和控制系统中, 并且弥补了许多单个元件在同一液压系统中分散使用所造成的管路冗繁、安装不便的缺陷。
目前,在国内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轮式拖拉机上,由于动力输出离合器操纵和润滑所需的流量、压力各不相同。因此,通过对一种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的设计,合理的布置流量控制阀、电磁阀、溢流阀和蓄能器,将离合器操纵和离合器润滑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流量控制阀合理的控制离合器操纵和离合器润滑所需的流量分配;通过溢流阀提供稳定的工作压力,从而顺利实现离合器的操纵和润滑;蓄能器缓冲了压力冲击,不仅使得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轻便稳定,而且增加了液压元件和密封元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电液控制使得驾驶员的操纵更加舒适、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密封性好、动作灵敏、抗污染能力强、拆装方便,能有效实现拖拉机动力输出离合器操纵和润滑功能的一种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包括:蓄能器、电磁阀、流量控制阀、润滑溢流阀、操纵溢流阀、测压接头,阀体;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于拖拉机传动箱侧面;蓄能器连接于阀体侧面,阀体上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安装流量控制阀、电磁阀、润滑溢流阀、操纵溢流阀,测压接头安装于阀体背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达到如下积极效果: 通过操作电磁阀按钮控制动力输出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流量控制阀合理分配动力输出离合器操纵系统和润滑系统所需的流量以及溢流阀控制系统的压力。蓄能器的使用,使得动力输出离合器操纵时更加轻便、稳定,既缓冲了压力冲击,又增加了液压元件和密封元件的使用寿命。采用组合式阀块结构,既简化了系统的液压元件,又方便了安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包括:蓄能器1、电磁阀2、流量控制阀3、润滑溢流阀4、操纵溢流阀5、测压接头6,阀体7;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于拖拉机传动箱侧面;蓄能器1连接于阀体7侧面,阀体7上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安装流量控制阀3、电磁阀2、润滑溢流阀4、操纵溢流阀5,测压接头6安装于阀体7背面。
在轮式拖拉机动力输出离合器的控制中,流量控制阀3把流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供动力输出离合器操纵系统需要,一部分供动力输出离合器润滑系统需要。
润滑溢流阀4、操纵溢流阀5提供稳定的工作压力,分别保证动力输出离合器润滑系统和操纵系统的正常工作。当离合器润滑系统的压力超过润滑溢流阀4的安全压力时,润滑溢流阀4开启,油液回传动箱。当离合器操纵系统的压力超过操纵溢流阀5的安全压力时,操纵溢流阀5开启,油液流回传动箱。测压接头6可用来监测动力输出离合润滑系统的压力。蓄能器1缓冲了压力冲击,不仅使得动力输出离合器操纵轻便稳定,而且增加了液压元件和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1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