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0094.1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4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时培成;聂高法;肖平;李震;李文江;奚琳;李仁军;漆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并联 机构 多维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领域,涉及机械工程中的减振、隔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平台。
背景技术
为了克服系统刚度和静态位移之间的矛盾,隔振系统应同时具有较高的静态刚度和较低的动态刚度。较高的静态刚度保证系统承载能力较大,静态位移较小;较低的动态刚度保证系统固有频率较低,低频隔振效果较好。传统的被动隔振系统在外界激励频率大于隔振系统本身固有频率的倍时,才能起到隔振作用。这种隔振系统可以较好地隔离激励频率大于倍系统固有频率的中、高频振动,但隔离激励频率小于倍系统固有频率的低频振动尤其是超低频振动的能力较差。
为了提高被动隔振系统隔离低频和超低频振动的能力,应降低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减小隔振系统的刚度;二是增加配重。但对于垂直隔振系统,减小刚度会使隔振系统的静态位移增大和稳定性下降;而增加配重显然是最后的选择,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且应用场合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平台,使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减振平台兼备较高静态刚度和较低动态刚度、且阻尼刚度可调,可实现准零刚度特性的,能宽频域隔振的多维隔振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平台,包括有支撑框架、动平台和液力减振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有支撑框架上板和支撑框架下板,所述支撑框架上板和支撑框架下板通过支腿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框架上板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通过虎克铰连接在动平台上,所述支撑框架上板上设置有轮幅,所述轮幅上设置有铰链支架,所述支撑框架下板设有与所述的支撑框架上板同等数目的轮辐,所述支撑框架下板的轮幅上设置有固定杆槽,所述固定杆槽上连接有支腿,所述液力减振器连接在支撑框架上板和动平台之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力减振器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支腿至少设置有三个,且支腿包括有上调节支腿、第一调节关节、第二调节关节和下调节支腿,所述上调节支腿连接在支撑框架上板上,下调节支腿连接在支撑框架下板上,所述上调节支腿与下调节支腿之间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节关节与第二调节关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力减振器包括有底座、调节阀组件、减振器弹簧、底阀组件、活塞组件、工作缸、储油缸、活塞杆、导向座、油封、封盖、减振器弹簧固定座与回油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平台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与液力减振器的底端连接的球壳,所述液力减振器的活塞杆与支撑框架上板通过铰接连接,且导向筒下端设置有虎克铰的上叉形铰链座,动平台的中心部位设置有虎克铰的下叉形铰链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一定的结构参数,可实现该隔振平台在其平衡位置的准零刚度和平衡位置附近的非线性刚度,能解决传统线性隔振系统隔离低频或超低频振动时的难题;
2、刚度、阻尼都可简便调节,适用于宽频域隔振,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3、在具有较高支承刚度的同时,还具有很低的运动刚度,静态变形量小,动态固有频率低,隔振效果好;
4、通过刚度、阻尼的灵活调节,可解决制约传统隔振系统的固有矛盾,即低频振动传递率与高频振动衰减率的矛盾;
5、通过减振器弹簧底座高度的调节,能够改变整个平台的高度和静平衡位置,可以适应不同重量的隔振物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筒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虎克铰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的轴测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调节阀组件的轴测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底阀组件主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底阀本体的轴侧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底阀本体的剖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活塞的轴侧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活塞本体的剖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储油缸的剖视(局部放大)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活塞杆的轴侧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的导向座的正视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的导向座的剖视图。
图16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底座的剖视图。
图17本实用新型的液力减振器中底座的装配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0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轨气动阻尼缓冲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卡合盘的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