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密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6315.1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星网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16 | 分类号: | F16H1/16;F16H57/02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蜗轮 蜗杆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星通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卫星通信方位、俯仰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蜗杆传动是由蜗杆和蜗轮组成的,用于传递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通常两轴交错角为90°。在一般蜗杆传动中,都是以蜗杆为主动件。蜗杆传动有以下特点:传动比大、传动平稳、噪声低、自锁性,因此应用颇为广泛。
但是在应用此传动类型时如果设计不当就会出现传动效率低、蜗轮蜗杆传动的回隙较大等问题,因此在蜗轮蜗杆传动中加入了很多调隙结构,这给非标的设计者带来很多困难和结构上的弊端,本专利提供可靠的一种精密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基于蜗轮蜗杆的设计现状,提供可靠的一种精密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精密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座(3)、蜗轮(1)、蜗杆(2)、蜗轮成对角接触球轴承(7)、蜗轮轴承外圈端盖(8)、轴承座(6)、自锁螺母(5)、蜗轮固定轴(4)、蜗轮固定轴转接件(9)、阻尼(10)、调整垫片(11)、锥销(12)、蜗杆成对角接触球轴承(13)、蜗杆轴承端盖(14)、卡箍(15)、电机(16),其特征在于:蜗轮(1)和蜗杆(2)位于整个装置的中部,蜗轮(1)与蜗轮固定轴(4)连接,电机(16)带动蜗杆(2),蜗杆(2)带动蜗轮(1)转动,蜗轮(1)带动蜗轮固定轴(4),蜗轮固定轴(4)带动蜗轮固定轴转接件(9),从而驱动负载运动;其装配关系如下:蜗轮(1)与蜗轮固定轴(4)连接,装入蜗轮蜗杆座(3)中,左端压入左端的蜗轮角接触球轴承(7),在轴承的左侧装入蜗轮轴承外圈端盖(8)和自锁螺母(5),这样固定住左端的蜗轮角接触球轴承(7),然后右边的蜗轮角接触球轴承(7)压入轴承座(6)内,这两件作为组件一起装入蜗轮蜗杆座(3)的右侧,同时蜗轮角接触球轴承(7)接触上蜗轮固定轴(4)的台阶面,再旋入轴承右侧的自锁螺母(5)然后装入右端的蜗杆角接触球轴承(13)、蜗杆(2)、左端的蜗杆角接触球轴承(13),压紧蜗杆轴承端盖(14),最后装入卡箍(15)、电机(16),此部分调整装配完成之后装入蜗轮固定轴转接件(9),同时放置阻尼(10)。
所述蜗轮蜗杆座(3)为一体式基座,其中心矩等于加工完成后的蜗轮(1)、蜗杆(2)之间的中心矩;蜗轮(1)、蜗杆(2)两端均用成对角接触球轴承支撑,固定蜗轮(1)上的蜗轮成对角接触球轴承(7)有轴承的外圈上端面、外圈下端面、内圈上端面、内圈下端面四个端面,至少需要固定其中的三个端面,这三个端面采用蜗轮轴承外圈端盖(8)、蜗轮固定轴(4)台阶面、蜗轮蜗杆座(3)的台阶面、轴承座(6)台阶面固定;通过右端蜗轮角接触球轴承(7)轴向上的调整垫片(11)来调整的蜗轮角接触球轴承(7)的轴向位置,由于右端的蜗轮角接触球轴承(7)内圈固定从而带动蜗轮固定轴(4)轴向调整,使得蜗轮(1)沿轴向调整,同理蜗杆(2)轴向上也有轴承的调整垫片,通过调整轴承的轴向位置从而使得蜗杆(2)沿轴向固定;在蜗轮固定轴转接件(9)放置阻尼(10),该阻尼产生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外力阻碍释放蜗轮(1)、蜗杆(2)的回隙。
所述的蜗轮蜗杆座(3)的中心矩采用测得蜗轮(1)与蜗杆(2)中心矩±0.05呈正态分布。
所述蜗轮(1)与蜗轮固定轴(4)采用过渡配合,并且两者之间安装到位之后安装锥销(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特点在于:由于采用了一体式蜗轮蜗杆座、蜗轮成对角接触球轴承、蜗杆成对角接触球轴承、蜗轮与蜗轮固定轴之间的过渡配合和锥销、角接触球轴承的固定结构、调整垫片、阻尼等结构,实现了蜗轮蜗杆传动的小回隙,零件结构功能高度集成,结构简单,零件数量最少,安装方便,大减速比传动,传动精度高、刚性、长期使用结构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密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蜗轮与蜗轮固定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蜗杆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星网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星网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6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直升机T型二级齿轮减速传动结构
- 下一篇:适应多路况的车用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