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片式白光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6851.3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4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冠傑;蔡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冠杰 |
主分类号: | H01L33/56 | 分类号: | H01L33/56;H01L33/64;H01L33/5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史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光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特别是涉及一种片式白光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发光二极管装置中,发光二极管芯片所产生的热量大都通过散热材传导至散热基板,再借由散热基板将热传递至外界。随着发光二极管芯片功率提高,热量产生越来越快,上述热量传导路径已无法及时地有效将热量散逸,导致发光二极管芯片易损坏且使用期限短。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发光二极管芯片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为此领域人员亟欲解决的问题。
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1304196揭示一种背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参阅图1。所述背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阵列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6,其包括陶瓷基底61、多个设置于所述陶瓷基底正面611上且电连接于所述陶瓷基底61的发光单元62、及成形于所述陶瓷基底正面611上且覆盖上述多个发光单元62的透镜组63。所述透镜组63包括多个分别对应上述多个发光单元62的透镜631;(2)将所述阵列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6放置于填充有液态胶71的治具7内。所述透镜组63面向且接触所述液态胶71,所述陶瓷基底61具有外露且对应于所述陶瓷基底正面611的陶瓷基底背面612;(3)将所述液态胶71固化以形成固态胶体72,以使得所述阵列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6相对于所述治具7的位置被所述固态胶体72所固定,接着,从所述陶瓷基底背面612朝所述固态胶体72的方向切割所述阵列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6的陶瓷基底61与透镜组63,以形成多个背切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8;(4)将胶带9同时贴附于每一个背切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8的背面81,以及将所述固态胶体72液化以恢复成所述液态胶73;(5)将上述贴附于所述胶带9的每一个背切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8从所述治具7中取出,每一个背切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8的表面上残留些许的残渣;(6)除 去每一个背切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8的残渣;以及将贴附于所述胶带9上的每一个背切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8从所述胶带9上剥离。
所述专利案仅通过陶瓷基底61将发光单元62所产生的热量导引至外界,散热效果不佳。再者,所述背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需切割步骤,在制程上较繁锁且所述陶瓷基底切割时易脆裂,若考虑到发光二极管薄型化的诉求,所述切割过程中易造成陶瓷基底的破损,所以操作上较受限制且产能易受影响。同时,因陶瓷基底61为不透光材质,使得所述背切式发光二极管无法四面八方发光。
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1210093揭示一种用于提升散热效能的发光二极管,参阅图2。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单元1、银导电单元2、散热单元3、发光单元4及封装单元5。所述基板单元1具有一陶瓷基板10。所述银导电单元2具有两个设置于陶瓷基板10上表面的顶层导电焊垫21、两个设置于陶瓷基板10下表面的底层导电焊垫22、及多个贯穿陶瓷基板10且电连接于每一个顶层导电焊垫21及每一个底层导电焊垫22间的贯穿导电层23。所述散热单元3具有一设置于陶瓷基板10上表面的顶层散热块31及设置于陶瓷基板10下表面的底层散热块32。所述发光单元4具有设置于顶层散热块31上且通过两个导线W电连接于两个顶层导电焊垫21间的发光元件40。所述封装单元5具有设置于银导电单元2及散热单元3上且覆盖发光元件40的封装胶体50。所述封装胶体50为由透光胶体501(例如硅胶或环氧树脂)和荧光粉502所制得。
所述专利案通过顶层散热块31、陶瓷基板10以及底层散热块32将发光元件40所产生的热量导引至外界,使散热效能得以有效被提升。虽所述专利案可提升现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散热效果,但,随着发光二极管的薄型化需求,所述专利案的发光二极管厚度仍过厚,且散热元件多及设计复杂,产能效益不佳。再者,制备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方法也涉及如上述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1304196的切割步骤,所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繁琐,且陶瓷基板10易受损。同时,因陶瓷基板10为不透光材质,使得所述发光二极管无法四面八方发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冠杰,未经罗冠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68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封装结构
- 下一篇:具硅基座的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