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框架及其液晶显示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3823.8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8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炎;戴超;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及其 液晶显示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框架,尤其涉及一种高粘性框架以及包含这种框架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窄边框与超窄边框手机成为潮流,这就要求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的边缘到背光模组外围距离要足够小,同时也意味着胶框挡墙与胶框台阶面的尺寸也要足够小,才能实现手机窄边框化。
由于胶框挡墙与胶框台阶面的尺寸越来越小,导致遮光胶带与胶框台阶面的粘结面积也越来越小。遮光胶带是一种双面胶带。遮光胶带的一面用于粘接液晶显示模组的下偏光片,另一面用于粘接背光模组的胶框台阶面以及位于背光模组内部的光学膜片—上增亮膜。
存在的问题:在生产中,会存在需要返工的情况。这时在将液晶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分离时,遮光胶带的一部分会粘附在液晶显示模组的下偏光片上,另一部分会粘附在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及胶框台阶面上。由于背光模组内光学膜片的材质决定其较易被损坏,这种返工操作无疑会影响光学膜片,造成材料的浪费,也影响了操作人员的返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生产中模组返工时造成的材料浪费,以及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返工效率,提出了一种高粘性的框架,以及包括这种框架的液晶显示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框架,所述框架由多个侧壁围绕而成,且在位于框架侧壁内侧边缘具有台阶面,其中,在所述台阶面上表面设置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表面能高于所述台阶面的表面能。在模组返工时,遮光胶带能紧紧地粘贴在该框架的台阶面上,进而能全部粘贴在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上,保护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操作人员的返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高粘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高粘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高粘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高粘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高粘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高粘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粘性的框架,以及包括这种框架的液晶显示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用以使遮光胶带能紧紧地粘贴在该框架的台阶面上,进而能全部粘贴在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上,保护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操作人员的返工效率。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几项实施例中的框架均以常规胶框为例,相同的数字符号均指代相同部件,并且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胶框,该胶框包括侧壁1与台阶面2,其中,台阶面2包括一个覆盖层13,该覆盖层13为金属层,该金属层电镀在台阶面2上,金属层厚度小于等于25um。
在台阶面2上电镀金属层的具体方法如下:在胶框的台阶面上粘贴保护膜----在胶框其他表面(非台阶面)上涂覆保护层----完成胶框其他表面(非台阶面)保护层的涂覆后去掉台阶面2上的保护膜---在台阶面2表面进行涂履或电镀金属层的作业---利用有机溶剂清洗并去掉胶框其他表面(非台阶面)的保护层---完成电镀作业。
金属层的电镀顺序为:可仅镀一层铜,或者可先镀铜再度镍,或者先镀铜,镀镍,再镀其他金属,如铬等。在电镀金属层的过程中只要保证铜为电镀的第一层,或者先镀铜再镀镍的顺序即可。
由于金属的表面能高于塑胶的表面能,因此,在台阶面2上涂覆或电镀金属层能使遮光胶带更加牢固的粘贴在台阶面2上,在模组返工时,保护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操作人员的返工效率。
可选地,覆盖层13可选用聚笨醚、钠钙玻璃、聚丁橡胶等材料,但不仅限于这几种材料,只要其表面能高于塑胶的表面能即可。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3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祛除黄褐斑的中药
- 下一篇:抑制鼻出血的紫珠草滴鼻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