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用卡圈止回链条张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7962.X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伟;任彦平;吴丘君;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F16F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用卡圈止回 链条 张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液压张紧器,尤其是一种内燃机用卡圈止回链条张紧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液压张紧器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内燃机的正时传动系统中,它通过内部液压元件形成油压阻尼,吸收传动中的振动,以降低传动系统各部件受到的冲击,延长正时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确保正时的精确与可靠,并减少传动噪音,提高驾乘的舒适性。
以往在液压张紧器在工作时时存在以下问题点:
因液压张紧器需要发动机提供压力油,以使内部形成缓冲链系统冲击载荷的油压阻尼,在发动机启动初期,压力油到达张紧器内腔需通过内燃机油道管路,所以通油要一定的时间,这将导致张紧器在没有连通压力油期间无法立即形成油压阻尼来缓冲系统载荷,系统的冲击作用在张紧器上,使柱塞产生大幅度的回缩,由此造成的后果是:1、因系统的振动幅加大,可导致发动机启动时产生强烈的异响。2、系统的振幅过大,使得传动机构产生的冲击力加大,相应的配合件磨损加剧,系统工况不稳定,降低系统使用寿命。3、传递动力的链条因振幅过大,产生跳齿现象,使得内燃机正时错误,甚至造成气门顶活塞,损坏发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燃机用卡圈止回链条张紧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在内燃机压力油未到达张紧器前,防止张紧器柱塞过度回缩,控制系统振幅的技术方案,能够将柱塞限制在允许的工作行程内,以降低发动机启动的异响及防止系统振幅过大造成的系统寿命缩短及可能对发动机的损坏。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内燃机用卡圈止回链条张紧器,包括有张紧器壳体、设置在张紧器壳体内的柱塞,柱塞外壁设置有多个环形槽;环槽内设置有卡圈;壳体内腔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上部为直角,滑动槽下部为大斜面的倒角,倒角尺寸与柱塞外壁设置的卡圈配合。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卡圈的直径与柱塞上的环形槽的直径相配合。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卡圈材质为钢丝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卡圈的形状为环形,卡圈两端头上翘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壳体内腔设置有环槽,与匹配在柱塞环槽上的卡圈配合,阻止柱塞在受到冲击时回缩。并回缩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设计时对壳体环槽长度进行调整,满足不同振幅控制的要求;当系统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因磨损变长,张紧器柱塞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向外顶出,卡圈也随着向上运动,当卡圈到达壳体环槽上端直角处时,受到直角面的推力向下运动,卡圈在柱塞环槽面上弹开,进入下一个柱塞环形槽。使得柱塞能继续向外顶出,以持续对系统的缓冲作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柱塞回缩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柱塞伸出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张紧器壳体,2为滑动槽,3为滑动槽上端直角面,4为滑动槽下端倒角面,5为柱塞,6为环形槽,7为弹簧,8为卡圈,9为卡圈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为一种内燃机用卡圈止回链条张紧器,包括有张紧器壳体,设置壳体内腔的环槽,槽的上端为直角形状,下端为大角度的斜面;在张紧器内的柱塞外圆设置有多个环槽;柱塞环槽内设置有卡圈塞;卡圈材质为钢丝;卡圈的形状环形,两端头向上翘起,以利于产品装卸;卡圈的直径与柱塞上环槽的直径相匹配。
当张紧器柱塞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柱塞向壳体内回缩,与柱塞环槽配合的卡圈一起回缩,当卡圈回缩到壳体环槽下端斜面上时,受到斜面的阻止使卡圈向内缩,卡圈将柱塞抱紧,阻止了柱塞的回缩。
当系统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因磨损变长,张紧器柱塞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向外顶出,卡圈也随着向上运动,当卡圈到达壳体环槽上端直角处时,受到直角面的推力向下运动,卡圈在柱塞环槽面上弹开,进入下一个柱塞环形槽。使得柱塞能继续向外顶出,以持续对系统的缓冲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79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动链条自动张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异型钢矫直机矫直辊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