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提升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1791.0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6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博(中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027 | 分类号: | B01D35/027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提升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提升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厂的处理过程中,其所处理的水源均是从外部管网流入污水厂内,然后再进行生化处理,由于从外部管网流入的水源其含有大量杂质,并且水的流量不断变化,因此对污水厂的生化池及场内设备造成影响,不仅影响污水的处理,还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污水提升过滤系统,不仅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提升过滤系统,包括装置进水管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与控制室的一侧封闭连接并形成多个用于储水的密闭腔体,各密闭腔体内均设置液位计,多台格栅装置于所述集水井上,所述格栅与压榨机连接;多根第一并联管路的一端伸入所述集水井内,所述第一并联管路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控制室并顺序连接第一水阀、水泵及第二水阀各第一并联管路在所述第二水阀处汇总并形成第二并联管路,所述第二并联管路上装置流量计并与出水管相连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在所述控制室内还装置透气口及轴流风机;
所述格栅呈倾斜布置在所述集水井上,所述倾斜角度为45°-7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集水池、格栅来过滤掉外引水源的大量杂质,防止大颗粒直径对水泵等设备造成损坏,利用第一水阀及第二水阀有效实现了对水的流量的控制,轴流风机及透风口的布置保证了污水处理环境的干燥,液位计的布置使集水池内水量实时得到控制,利用水泵、水阀即保证了污水处理效果,还延长了各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管;2、集水井;3、格栅;4、压榨机;5、第一安装板;6、水泵;7、第二水阀;8、第一并联管路;9、透气口;10、液位计;11、第一水阀;12、流量计;13、控制室;14、轴流风机;15、出水管;16、第三水阀;17、第二并联管路;18、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提升过滤系统,包括装置进水管1的集水井2,集水井2与控制室13的一侧封闭连接并形成多个用于储水的密闭腔体,图1中为2个密闭腔体,各密闭腔体内均设置液位计10,液位计10保证流入水源的液位高度,防止液位过高或过低对后续设备造成损坏。多台格栅3装置于集水井2上,图1中格栅3为2台,格栅3呈倾斜布置在集水井2上,倾斜角度为45°-75°,通过将格栅3倾斜布置能提高过滤效果。格栅3与压榨机4连接,格栅用于过滤水源中体积较大的固体杂质;多根第一并联管路8的一端伸入集水井2内,第一并联管路8的另一端伸入控制室13并顺序连接第一水阀11、水泵6及第二水阀7,各水泵6均装置于第一安装板5上,各第一并联管路8在第二水阀7处汇总并形成第二并联管路17,第二并联管路17上装置流量计12并与出水管15相连通,其用于计算流量。在控制室13内还装置透气口9及轴流风机14,轴流风机14为两个,装置于第二安装板18上,第二安装板18垂直布置并伸出控制室13。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外来水源通过进水管1进入集水井2内,此时格栅3开始工作,过滤掉外来水源的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第一并联管路8,此时打开第一水阀11,使水源进入水泵6,然后打开第二水阀7及第三水阀16,使过滤后的水源进入第二并联管路17并从出水管15流出并进入沉沙区,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博(中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创博(中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1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