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电膜及包含该导电膜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1418.0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泣;莫小凤;郑亚星;吴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G06F3/04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刘春生;于宝庆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包含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膜,具体为一种可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导电膜。
背景技术
导电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以及在可见光波段具有高透光率的薄膜,已广泛应用在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控面板和电磁屏蔽等领域。
应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产品的导电膜,在基底材料上设有多个导电电极,导电电极由导电材料配置成导电网格形成。使用者在导电膜的触摸面上的触摸动作会引起导电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发生变化,导电电极将检测到的电容变化转换成信号输出,使得处理器根据信号确定出使用者的触摸动作及触摸位置。而选择电容式触控笔代替手指与触控面板类产品搭配使用,可以更简单方便地实现触控输入、手写识别等功能,改善用户体验。一般地,电容式触控笔分为被动式触控笔、主动式触控笔以及电感笔(EMR),其中被动式触控笔由于操作容易、制造简单、成本低、无能耗等优点,具有成为触控笔主流产品的潜力。
但是,由于传统导电膜的导电电极的宽度较宽,所以只能准确检测出接触面积较大的触摸动作。因此与之配合使用的被动式触控笔的笔头通常只能做得较大,以便在与导电膜接触时获得足够的接触面积。这种传统的产品组合,由于笔头较大,所以触控精度普遍不高。
如果减小导电膜的导电电极的宽度,虽然可以使导电电极相应地检测出接触面积较小的触摸动作,但是在原有的导电网格的基础上制造较窄的导电电极,势必会导致导电电极中的导电节点减少,导电电极的导电性能也会随之下降。
如果在减小导电膜的导电电极宽度的同时,相应地等比例缩小原有导电网格设计方案的网格尺寸,则缩小后得到的新的网格设计方案不能维持原有网格设计方案预计获得的光学效果,需要重新设计网格来规避影响显示效果的光学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膜,包括:基底;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底,所述导电层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为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包括多个网格单元,其中,在所述导电网格内设有至少一条导电材料形成的搭接线,每条搭接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网格单元的一条边上,另一端设置于同一网格单元的另一条边上或者设置于同一网格单元的另一条搭接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搭接线随机设置于所述导电网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所述网格单元内的多条搭接线之间具有一交接点,所述交接点与所述网格单元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多条搭接线的一端分别设于同一所述网格单元的多条不同的边上,另一端均汇集于所述交接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多条搭接线的相邻两条搭接线之间的夹角为30°~150°;所述搭接线和与其相接的网格单元边的夹角为30°~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多条搭接线将所述网格单元划分出的多个区域中,任意两个区域的面积之差不大于所述多个区域总面积的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搭接线的端点与所述网格单元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网格单元的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为30°~1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网格单元上,所述搭接线的端点与其所在边的中点的距离小于所述所在边边长的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搭接线选自线段、曲线、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网格内嵌于或凸设于所述基底;所述搭接线内嵌于或凸设于所述基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含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膜使原有的导电网格图案在应用于宽度很窄的导电电极时,仍能提供足够的导电节点,维持较高的导电性能,提高被动式电容触控笔的触控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膜中增设的搭接线为随机设置,因此不会在原有网格图案的基础上加重具有明显亮暗差别的条纹对视觉效果的损害,且不会使光学性能明显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搭接线将原有的网格图案进行重新划分,使导电膜的透光率的分布更加均匀,尤其是避免出现局部透光率偏离整体平均透光率太多的情况,减少明暗不均的斑点出现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导电膜上导电电极在基底的排布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网格中网格单元及搭接线的排布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1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SM移动通讯前端模块电路装置
- 下一篇:电隔离器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