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独立减震的后鞍座及电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6985.7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伟堂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3002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独立 减震 后鞍座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独立减震的后鞍座及具有该后鞍座的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便捷的特点,迅速获得了用户的青睐,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但是目前的电动自行车的后段仅具有一副减震器,也即设于后车轮的减震器,后鞍座部位无任何减震器件,若行驶时间较长,坚硬的后鞍座将导致人体疲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独立减震的后鞍座及电动自行车,以解决现有的后鞍座无减震器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独立减震的后鞍座,应用于助力车上,其包括:坐垫;支撑架,至少包括第一段架体和第二段架体,所述坐垫固定于所述第一段架体上方,所述第二段架体位于所述第一段架体下方,所述第一段架体前端向下弯折,所述第二段架体前端向上翘起,且所述第一段架体前端和所述第二段架体的前端铰接;减震器,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段架体,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架体。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架体的后端向上翘起。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的下端通过减震螺丝与所述第二段架体的后端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后鞍座、车架、后车轮、后车轮减震器,所述后鞍座位于所述车架后段上方,其中,所述后鞍座为上述任一具有独立减震的后鞍座,所述车架的后段包括位于所述车轮上方的尾杆架和位于所述后鞍座下方的立杆,所述立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架体的前部下侧,所述尾杆架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段架体的后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立杆的上部和所述尾杆架的后部之间连接有一连杆。
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后鞍座下方具有两副减震器件,借此可以增加舒适效果,减少骑行对身体造成的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不产生赘述之感,下面仅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优选实施例包括具有独立减震的后鞍座、车架、后车轮9、设有后车轮9两侧的减震器10。后鞍座位于车架后段(图1仅显示车架后段)的上方。
详细而言,后鞍座包括坐垫1、支撑架、减震器3。支撑架又包括第一段架体2和第二段架体4,坐垫1固定于第一段架体2上方,第二段架体4位于第一段架体2下方,第一段架体2前端22向下弯折,第二段架体4前端41向上翘起,且第一段架体2前端22和第二段架体4的前端41通过转轴5铰接。减震器3的上端连接于第一段架体2的后部,下端连接于第二段架体4的后部。
优选地,减震器3为弹簧减震器。减震器3的下端通过减震螺丝6与第二段架体4的后端42连接。第一段架体2的后端21向上翘起,形成坐垫1的靠背。
更优选地,车架的后段包括位于车轮9上方的尾杆架71和位于第二段架体4下方的立杆72,立杆72的上端连接于第二段架体4的前部下侧,尾杆架71的后端与第二段架体4的后端42连接。
为了增加结构强度,立杆72的上部和尾杆架71的后部之间连接有一连杆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后鞍座具有独立的减震功能,增加了舒适度,使用者即时较长时间坐于其上,也不会产生太大疲劳。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鞍座尤其适用于长度较大的长后鞍座,并且可以应用在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助力车上。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伟堂,未经郑伟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6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