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及机床储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5802.3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2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星;任顺州;梁栋;张英浩;赵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电高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7/00 | 分类号: | B23Q17/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测量 辅助工具 机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对机床切削液进行浓度和/或PH值测量的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及机床储液装置。
背景技术
切削液是在金属切削、磨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及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通常由多种功能助剂配制而成。切削液的质量对加工工件的精度、机床使用寿命等起着重要作用,在切削液使用过程中,有必要通过测量工具来检测其浓度或PH值等参数。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手持测量工具,将测量端浸入切削液中的方式来检测切削液参数。但是测量工具长度有限,可调节范围也有限,如果液箱内液面过低则无法进行测量,而且人工手持测量的方式耗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及机床储液装置,以牢固地将液体测量计固定在储液装置主体上,方便测量和读取液体参数。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测量辅助工具,用于将液体测量计安置在储液装置主体内,包括:
容置部,其上设置有进液口以及液体测量计置入口,用于提供所述储液装置主体内的液体与所述液体测量计能够相互接触的空间;以及
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容置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储液装置主体的侧壁上。
对于上述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容置部焊接。
对于上述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置部为筒状,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筒状容置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储液装置主体的侧壁上。
对于上述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筒状容置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为密封结构。
对于上述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筒状容置部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端还设有液体排出口。
对于上述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能够与所述液体排出口配合,使所述筒状容置部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端形成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床储液装置,用于存储机床使用的切削液,包括:
储液装置主体;
上述液体测量辅助工具,其中,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储液装置主体的侧壁上。
对于上述机床储液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液体测量计,其能够通过插入所述液体测量计置入口而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容置部内。
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测量辅助工具,能够将液体测量计牢固地安装在储液装置主体上,还能容置所述储液装置主体内的液体,并提供与所述液体测量计能够相互接触的空间,辅助液体测量计方便测量液体参数,节省人力。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液体测量辅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床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实施例1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液体测量辅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辅助工具10用于将测量储液装置主体3内液体的浓度和/或PH值等参数的液体测量计固定在储液装置主体3上,该辅助工具10主要包括:容置部1和连接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电高技术公司,未经北京科电高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5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晶镁合金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墙体支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