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活塞螺杆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3913.0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6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肖启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9/16 | 分类号: | F16F9/16;F16F9/32;F16F9/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5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螺杆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与机电技术研究领域中的一种双活塞螺杆阻尼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阻尼器广泛的运用于管道、车辆、桥梁、建筑及其他领域,随着对抗震和减震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液压阻尼器的市场也随之不断增长。常见的液压阻尼器为直线型液压阻尼器,其工作原理是: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为液压阻尼器的两个安装点,它们安装于两个有相对直线运动或者可能产生相对直线运动的物体或者建筑结构上,当左安装部固定,右安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液压阻尼左工作腔、右工作腔两腔的油液通过安装于活塞上的阻尼孔实现相互流动,一方面,由于阻尼孔的孔口一般比较小,无法实现大流量的通流,限制了液压阻尼器左、右安装部的相对运动,生产一定阻尼力,实现抗震和减震的效果;另一方面,液压阻尼器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的相对运动时,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达到耗能的目的。由于液压阻尼器应用场合的不同,会对产品提出很多不同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液压阻尼器不同的应用场合,开发出能满足不同要求的液压阻尼器,对于存在有相对旋转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如果要产生阻尼作用,必须另外设计一种阻尼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活塞螺杆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双活塞螺杆阻尼器,其包括缸体、缸体前盖和缸体后盖,还包括横架在缸体前盖和缸体后盖之间的丝杆,所述丝杆的输出端穿过缸体前盖后露在缸体外,丝杆的阻尼端内部设置有一端敞口的阻尼通道,所述阻尼通道的敞口端通过密封件密封,所述阻尼端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缸体前盖之间直接或间接安装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活塞和缸体后盖之间直接或间接安装第二弹簧,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随着丝杆的正转或反转而相对运动或相背运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沿缸体前盖到缸体后盖的方向将缸体内部分隔为第一阻尼工作腔、第二阻尼工作腔以及第三阻尼工作腔,阻尼端上依次设置有连通第一阻尼工作腔和阻尼通道的第一阻尼孔、连通第二阻尼工作腔和阻尼通道的第二阻尼孔以及连通第三阻尼工作腔和阻尼通道的第三阻尼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丝杆与第一活塞接触的外表面设置第一螺纹,丝杆与第二活塞接触的外表面设置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距一样、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塞和缸体的内表面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活塞密封圈,所述第二活塞和缸体的内表面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活塞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为开槽螺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前盖和第一活塞之间依次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弹簧座、第一弹簧以及第一套筒,所述第二活塞和缸体后盖之间依次安装有第二套筒、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座以及第二轴承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活塞导向杆,所述活塞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后分别嵌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以旋转运动来产生阻尼力,扩大了阻尼力的应用领域。引入双活塞的设计,大大的提高了阻尼力,可以提供给需要大阻尼力的物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阶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阶段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3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效提升伴音效果的电视
- 下一篇:一种液晶电视VCM板后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