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型粘性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446.8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康豫军;董雷;安付立;王军民;秦沫;蒋建辉;王必宁;陈盛广;吴晓俊;卫大为;程永明;赵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3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改进型 粘性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型粘性阻尼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Viscodamper阻尼器由盛放阻尼液的筒体外壳、下连接板(外壳筒体与下连接板焊接)、空心柱塞和上连接板组成。空心柱塞浸在阻尼液中,阻尼液对空心柱塞水平、垂直方向运动产生阻尼力,从而达到降低物体振动的目的。
现有Viscodamper阻尼器(如图1所示)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1、阻尼器是靠空心柱塞运动时阻尼液对其产生的阻尼力而达到减振效果的,由于柱塞水平运动的迎液面积远大于垂直方向迎液面积,且形状效应也是水平方向大于垂直方向的阻尼力,故垂直方向减振效果较差,现有阻尼器垂直方向阻尼系数大约是水平方向的0.4~0.9倍。
2、电力或化工管道系统启动初期管道或部件存在慢速热位移,该热位移稍大时(如大于40mm)会推动高粘性阻尼液,使阻尼液溢出筒体,这将会降低阻尼器性能甚至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型粘性阻尼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改进型粘性阻尼器,包括空心柱塞、上连接板、筒体外壳、下连 接板和阻尼液;其中,筒体外壳的下端面固定在下连接板的中心位置上,其上端开口,阻尼液填充在筒体外壳内;上连接板的中心设有上连接板出气孔,空心柱塞的一端固定在上连接板的中心位置上,其另一端浸没在筒体外壳内的阻尼液中,且空心柱塞的高度大于筒体外壳的高度;空心柱塞内的中心线上设有第一垂直钢板,第一垂直钢板的下端面与空心柱塞的下端面齐平,其上端面低于阻尼液的液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空心柱塞内的中心线上还设有第二垂直钢板,且其垂直于第一垂直钢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空心柱塞与第一垂直钢板相连的壁面上从上至下对称设有若干孔槽,且最上端孔槽的上沿低于垂直钢板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垂直钢板的上端面低于阻尼液的液面5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上连接板上均匀设有四个连接螺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下连接板上均匀设有四个连接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阻尼系数与液体粘度、物体的形状、尺寸相关,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空心柱塞结构,在空心柱塞内增加垂直钢板,即增加剪切阻尼液的面积,从而提高阻尼系数,进而提高垂直方向减振效果;同时,水平热位移较大时可在空心柱塞迎液区域开孔槽,以减小对管道热位移的阻力,避免粘液涌起或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Viscodamper阻尼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空心柱塞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空心柱塞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向视图。
其中:1、空心柱塞;2、上连接板;3、连接螺孔;4、上连接板出气孔;5、筒体外壳;6、下连接板;7、阻尼液;101、第一垂直钢板;102、第二垂直钢板;103、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型粘性阻尼器,包括空心柱塞1、上连接板2、筒体外壳5、下连接板6和阻尼液7;其中,筒体外壳5的下端面固定在下连接板6的中心位置上,其上端开口,阻尼液7填充在筒体外壳5内;上连接板2的中心设有上连接板出气孔4,空心柱塞1的一端固定在上连接板2的中心位置上,其另一端浸没在筒体外壳5内的阻尼液7中,且空心柱塞1的高度大于筒体外壳5的高度;空心柱塞1内的中心线上设有第一垂直钢板101,第一垂直钢板101的下端面与空心柱塞1的下端面平行,其上端面低于阻尼液7的液面。此外,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6上各均匀设有四个连接螺孔3。
实施例1:
参见图2和3,当被减振物体水平热位移小于40mm时,在上述阻尼器的基础上,空心柱塞1内的中心线上还设有第二垂直钢板102,且其垂直于第一垂直钢板101。第一垂直钢板101和第二垂直钢板102下端面与空心柱塞下端面齐平,其上端面低于阻尼液7的液面5mm为宜。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4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伺服压衬机
- 下一篇: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