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4124.2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0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新美荣浩;冈田贵志;杉浦由希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005 | 分类号: | B60N2/00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架。详细地说,涉及用于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托架。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用座椅中,已知座椅骨架经由托架而螺栓连接并固定于地板上的结构(专利文献1)。具体地说,上述托架处于如下的状态:其底面部贴在地板上,通过贯通地插通该底面部的螺栓而连接并固定于地板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9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重量物撞在托架上,托架的螺栓连接部被施加强大的负荷,托架可能会从地板上脱开。本实用新型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而发明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即使向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托架输入大的负荷,托架也不易从地板脱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托架采用下面的手段。
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托架,用于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其具有: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地板安装部;供座椅骨架安装的座椅安装部;以及在交通工具发生碰撞时承受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撞击过来的负荷的承受部。承受部由从地板安装部朝向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撞击过来的方面延伸的区域部形成。在上述承受部设定有因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撞击的负荷而易使承受部变形的能量吸收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在交通工具发生碰撞时,即使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朝向托架撞击过去,由于具有能量吸收构造的承受部承受该负荷而发生变形,因此上述负荷不易传递至地板安装部。因此,即使向将座椅骨架安装于交通工具地板的托架输入大的负荷,也能够使托架不易从地板脱开。
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是在上述的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的结构。能量吸收构造为形成于承受部的贯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通过在托架上形成贯通孔的简单的结构,可形成能够容易使承受部有效地变形的能量吸收构造。
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是在上述的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的结构。承受部为如下结构:具有贴在交通工具地板上的底面部和从底面部的边缘向立起的方向折弯而使表面朝向与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撞击过来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立面部,利用立面部的立起的边缘面来承受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撞击的负荷。贯通孔在跨底面部和立面部的角部贯通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从底面部的边缘立起而形成的立面部的边缘面,即使从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受到负荷,利用立面部的刚性,也容易维持该立起的形状状态,因此可以长期持续承受来自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的负荷。因此,通过在跨这种立面部和底面部的角部形成贯通孔,能够形成如下结构:能够使刚性高的立面部及立面部与底面部的角部分别有效地避免变形,并长期持续承受(持续吸收)来自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的负荷。
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是在上述的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的结构。立面部形成为具有承受该交通工具内的设置物撞击的负荷的边缘面的边缘侧区域以预先使表面朝向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撞击过来的方面的方式弯曲的形状。贯通孔以设在立面部的被弯曲的弯曲部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立面部预先弯曲形成为上述形状,由此在交通工具内的设置物向立面部的边缘面撞击过去时,立面部因具有该弯曲部的形状而变得容易承受弯曲力并变形,因此立面部的变形不易产生冲突。因此,能够在立面部进行有效的能量吸收。
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是在上述的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的结构。立面部从底面部的两侧的边缘立起而形成。而且,这些立面部形成有以使表面朝向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撞击过来的方面的方式弯曲具有边缘面的边缘侧区域而成的弯曲部。这些弯曲部折弯成相互向外打开的形状而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立面部从底面部的两侧的边缘立起而形成,各自折弯形成为向外打开的形状,由此,可以较宽地且平衡很好地承受交通工具内的配置物。另外,各立面部的变形方向相互不干涉地向外进行,所以变形不易产生冲突。因此,能够在各立面部进行有效的能量吸收。
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是在上述的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的结构。能量吸收构造是通过使承受部局部地薄壁化而形成的薄弱部。
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是在上述的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的结构。能量吸收构造是通过使承受部局部地成为波动状的形状而形成的薄弱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托架的放大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4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服务器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安全管理的多级密码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