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1673.6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二本松英雄;藤田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尹文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中,存在使用电动马达对座椅调整机构进行驱动从而对车辆用座椅进行调整的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其使用电动马达对作为座椅调整机构的倾斜调整机构进行驱动从而对椅背(靠背)相对于椅垫(就座部)的靠背角度进行调整。
倾斜调整机构分别配置于车辆用座椅的左右。倾斜调整机构以能够对椅背相对于椅垫的靠背角度进行调整的方式对椅垫与椅背进行连接。左右一对倾斜调整机构被连结轴(连结部件)连结。一对倾斜调整机构分别安装于连结轴的两端部。电动马达使连结轴旋转。旋转的连结轴对一对倾斜调整机构进行驱动而对椅背的靠背角度进行调整。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04876号公报
通常,电动马达配置在椅背中。若将电动马达配置在椅背的正中,则与人的背部、腰部相碰,因此通常,电动马达配置为偏向椅背的左右任意一方。
近年来,为了实现轻型化,要求使连结轴变细。在使连结轴变细的情况下,往往远离电动马达的一侧的连结轴的端部的旋转角(扭转角)比靠近电动马达的一侧的连结轴的端部的旋转角大。连结轴的横截面的形状沿轴线方向恒定,因此连结轴的端部的旋转角与从输入旋转力的部分到端部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因此,在以相同的扭矩对左右的倾斜调整机构进行驱动的情况下,远离电动马达的端部的旋转角比靠近电动马达的端部的旋转角大。若连结轴的两端部的旋转角不同,则在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的起动后的初期,一对倾斜调整机构的动作量产生差异。动作量的差异使另一方的倾斜调整机构的动作开始时期与一方的倾斜调整机构的动作开始时期相比延迟。其结果,乘客在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的起动后的初期感到不协调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一对座椅调整机构的动作量的差异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具有:一对座椅调整机构,上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用于对车辆用座椅进行调整;驱动源,上述驱动源配置为在上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之间靠近上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的一方而远离另一方;以及连结部件,上述连结部件从上述驱动源向上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传递驱动力,上述连结部件的向上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中的上述一方传递上述驱动力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扭转刚性,与上述连结部件的向上述另一方传递上述驱动力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扭转刚性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扭转刚性比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扭转刚性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的基础上,以使相对于驱动力输入位置的第一驱动力输出位置处的所述连结部件的旋转角与相对于所述驱动力输入位置的第二驱动力输出位置处的所述连结部件的旋转角相等的方式,设定所述第一扭转刚性以及所述第二扭转刚性,其中,所述驱动力输入位置是所述驱动源的所述驱动力输入至所述连结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一驱动力输出位置是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中的所述一方输出的位置,所述第二驱动力输出位置是所述驱动力从所述第二部分向所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中的所述另一方输出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的基础上,在用于驱动所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中的所述一方的第一扭矩与用于驱动所述一对座椅调整机构中的所述另一方的第二扭矩不同的情况下,以在所述第一驱动力输出位置产生所述第一扭矩,在所述第二驱动力输出位置产生所述第二扭矩的方式设定所述第一扭转刚性以及所述第二扭转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二次极矩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截面二次极矩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部分的剪切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剪切弹性系数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1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山放矿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图片验证码广告的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