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上料系统的托盘抓取机构及托盘拆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813.1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3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张青锋;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9/06 | 分类号: | B65G59/06;B65G57/03;B65G57/32;B65G47/82;B65G47/04;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系统 托盘 抓取 机构 拆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生产线上实现自动上料的上料系统,尤其涉及上料系统中可以抓取托盘的托盘抓取机构及可对堆叠在一起的托盘进行拆分处理的托盘拆分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提供各工序所需零部件的上料系统在生产线上无处不在,尤其对于无法实现手动上料的较重零部件,例如发动机缸体。现有的用于提供较重零部件的上料方式主要为机器人上料或者吊具上料,前者为利用机器人抓取零部件,然后摆放在生产线上的指定位置,机器人上料存在的问题是:购买及维修成本均较高;后者为人工利用吊具将零部件吊起后摆放在生产线上的指定位置,吊具上料存在的问题是:上料效率低且不利于进行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用于抓取托盘的托盘抓取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上料系统的托盘抓取机构,包括:
连接臂;
抓手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连接臂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及,
抓手组件,包括卡爪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卡爪绕竖直方向的转轴转动,使所述卡爪旋入托盘的边框上的抓取缺口中,及使所述卡爪从所述抓取缺口中旋出。
优选的是,所述托盘抓取机构设置有两对所述抓手组件,每对所述抓手组件在所述托盘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安装套筒,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安装套筒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转轴,与所述安装套筒可相对转动地配合安装在一起,所述卡爪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齿轮,与所述转轴限制其相对转动地配合安装在一起。
齿条,与所述连接臂滑动配合安装,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以及,
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齿条滑动。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臂通过导向柱与托盘抓取机构的安装框架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卡爪沿水平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对以从上至下堆叠在一起的方式进行批量上料的托盘进行拆分,以对拆分出的独立托盘进行后续的上线处理的托盘拆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上料系统的托盘拆分装置,包括:
载台,用于承载托盘;
托盘抓取机构,包括:
连接臂;
抓手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连接臂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及,
抓手组件,包括卡爪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卡爪绕竖直方向的转轴转动,使所述卡爪旋入位于托盘拆分位的载台上的次底层托盘的边框上的抓取缺口中,以在抓手升降机构的带动下抓取位于托盘拆分位的载台上的堆叠在底层托盘上的所有托盘,使所述底层托盘成为独立托盘,及使所述卡爪从所述次底层托盘的边框上的抓取缺口中旋出,以将抓取到的所有托盘重新放置于回位至所述托盘拆分位的空置的载台上;以及,
载台移送机构,用于移送所述载台,以将所述独立托盘上的各行零部件顺次移送至推料工位,及将空置的载台移送回托盘拆分位,其中所述行的方向为独立托盘的宽度方向。
优选的是,所述载台上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用于在推料装置将到达所述推料工位的一行零部件从所述独立托盘上推出时,向所述独立托盘施加与所述推料装置的推出力相反的作用力。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块为用于与所述独立托盘的拐角处相贴合的定位角块。
优选的是,所述载台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定位角块运动的驱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抓取机构及托盘拆分装置可对从上至下堆叠在一起的托盘进行拆分推料处理,这样工作人员只需定期进行批量上料及批量取走空托盘堆垛位上的空托盘,工作期间无需工作人员看管,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托盘抓取机构及托盘拆分装置具有使用及维修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上料系统的一种实施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自动上料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托盘抓取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图3所示转动机构的一种实施结构在一视角上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转动机构在另一视角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1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