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器的变截面机构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190.8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德;郭宝俊;钱衍芳;王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丰沃涡轮增压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14 | 分类号: | F01D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截面 机构 叶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压器的变截面机构叶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常用到的一类叶片是直叶片,即平分叶片高度的中心线为直线,这种叶片制造简单,但是存在以下缺点: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对空气的阻力大,因此会产生迟滞现象,同时气流的节流现象明显,降低了增压器涡轮的转化效率。还有一类叶片采用“S”形,即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均为S形,这类叶片背面凹陷结构处容易导致气流分离,增加废气流动损失,降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降低空气迟滞现象和执行器的驱动力,又能减小叶片叶面发生气流分离的可能性, 从而提高增压器涡轮的转化效率的增压器的变截面机构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增压器的变截面机构叶片,包括安装柱、与安装柱同轴相连的台阶柱和叶片本体,所述的叶片本体包括气流导向面和气流集中面,气流导向面包括第一气流导向部和第二气流导向部,气流集中面包括第一气流集中部和第二气流集中部,第一气流导向部是外凸的弧面、第二气流导向部为内凹的弧面,第二气流集中部与第一气流导向部对称,第一集中部与第二集中部平滑过渡,第二气流集中部与第一气流导向部圆弧过渡连接,第一气流集中部与第二气流导向部圆弧过渡连接。气流导向面能够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导向,第一气流导向部为外凸的弧面,第二气流导向部为内凹的弧面,即气流导向面为“S”形,因此叶片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空气的摩擦阻力就小,迟滞现象明显降低,并提高了空气的流通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执行器的驱动力。气流集中面能够对气流进行集中,第二气流集中部与第一气流导向部对称,即第二气流集中部为外凸的弧面,第二气流集中部与第一气流集中部平滑过渡,受热冲击能力提高,而且整体呈平滑外凸弧线,可以减小背面右端的气流分离现象,从而提高涡轮的转化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气流导向部与第二气流集中部的对称轴称为叶片本体的轴线,轴线与台阶柱的轴垂直相交且相交处的交点为叶片本体的轴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气流集中部与第二气流导向部的圆弧过渡处的圆心为第一圆心;第二气流集中部与第一气流导向部的圆弧过渡处的圆心为第二圆心。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点与第一圆心的连线与轴线的夹角为-50°到50°之间,轴点与第二圆心的连线与轴线的夹角为-40°到40°之间。第一气流导向部和第二气流导向部的流线能够更大程度的降低与气流的摩擦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圆心与第二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圆心与第二圆心的连线与第二气流导向部的交点到第二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1,L1与L之间的比例为0.1-0.9。更大程度的减小背面右端的气流分离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柱、台阶柱和叶片本体为一体相连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的变截面机构叶片具备下述优点:1、气流导向面能够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导向,第一气流导向部为外凸的弧面,第二气流导向部为内凹的弧面,即气流导向面为“S”形,因此叶片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空气的摩擦阻力就小,迟滞现象明显降低,并提高了空气的流通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执行器的驱动力;2、气流集中面能够对气流进行集中,第二气流集中部与第一气流导向部对称,即第二气流集中部为外凸的弧面,第二气流集中部与第一气流集中部平滑过渡,受热冲击能力提高,而且整体呈平滑外凸弧线,可以减小背面右端的气流分离现象,从而提高涡轮的转化效率;3、轴点与第一圆心的连线与轴线的夹角为-50°-50°,轴点与第二圆心的连线与轴线的夹角为-40°-40°,使第一气流导向部和第二气流导向部的流线能够更大程度的降低与气流的摩擦阻力;4、第一圆心与第二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圆心与第二圆心的连线与第二气流导向部的交点到第二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1,L1与L之间的比例为0.1-0.9,能够更大程度的减小背面右端的气流分离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示说明:1-安装柱,2-台阶柱,3-叶片本体,4-气流导向面,41-第一气流导向部,42-第二气流导向部,5-气流集中面,51-第一气流集中部,52-第二气流集中部,6-第一圆心,7-第二圆心,8-轴点,9-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丰沃涡轮增压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丰沃涡轮增压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1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