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内饰的加强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7051.8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岩谷俊典;山口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内饰 加强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内饰的加强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门的门内饰,已知有具备兜状的收纳部(所谓的门兜)的门内饰。在这样的收纳部之中,近年来普遍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这种结构的收纳部:其将以贯通门内饰的形态设置的开口部作为收纳口,并以自门内饰的背面侧覆盖该收纳口的形态安装有兜状构件。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8-273426号公报
具备如上述那样的开口部的门内饰存在应力容易集中于开口部附近的问题。例如,存在如下隐患:在车辆的侧面被碰撞时等,若设想大小的负荷(冲击负荷)自背面侧(车厢外侧)施加于门内饰,则门内饰发生变形,并产生以开口部附近为起点且朝向上方延伸的裂纹、折断等断裂不良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自门内饰所具备的门兜的开口部附近朝向上方产生断裂不良情况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门内饰的加强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门内饰的加强构造在门内饰主体部的背面固定有独立的门兜构件,并具有门兜,该门兜自贯通上述门内饰主体部的门兜开口部到达上述门兜构件的内部,在上述门内饰主体部的背面设有用于加强上述门内饰主体部的加强构件和用于卡定上述加强构件的卡定部,上述卡定部具有主卡定部和至少两个副卡定部,该主卡定部设定在沿着上述门兜开口部的开口边缘中的上缘部分,该副卡定部设定于该主卡定部的车辆前方侧和车辆后方侧。
上述门内饰的加强构造在门内饰主体部的背面具备用于加强门内饰主体部的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被主卡定部和至少两个副卡定部卡定,该主卡定部设定在沿着门兜开口部的开口边缘中的上缘部分,该副卡定部设定于该主卡定部的车辆前方侧与车辆后方侧。因此,例如在自车厢外侧沿车宽度方向承受负荷时,即使门内饰被自背面侧按压,由于门内饰具备上述加强构件,因此可抑制自门兜的开口部附近朝向上方产生断裂不良情况。
在上述门内饰的加强构造中,也可以是,上述主卡定部设定于上述上缘部分中的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端部,或者设定于上述上缘部分中的位于车辆后方侧的后端部。例如,优选的是,在容易在上缘部分中的、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前端部或者位于车辆后方侧的后端部产生断裂不良情况的情况下,在上述前端部或者上述后端部设定主卡定部。
在上述门内饰的加强构造中,也可以是,在上述主卡定部处,将上述加强构件与上述门兜构件一起卡定于上述门内饰主体部。在上述门内饰的加强构造中,若主卡定部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上述主卡定部同时使用于加强构件相对于门内饰主体部的卡定和门兜构件相对于门内饰主体部的卡定之中。换句话说,无需在门内饰主体部上新添设置用于将加强构件卡定于门内饰主体部的主卡定部就能够进一步加强门内饰主体部。
在上述门内饰的加强构造中,也可以是,上述副卡定部中的至少一个副卡定部设定于上述上缘部分,并且在该至少一个副卡定部设定于上述上缘部分的位置将上述加强构件与上述门兜构件一起卡定于上述门内饰主体部。在上述门内饰的加强构造中,若至少一个副卡定部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上述副卡定部同时使用于加强构件相对于门内饰主体部的卡定和门兜构件相对于门内饰主体部的卡定之中。换句话说,无需在门内饰主体部上新添设置用于将加强构件卡定于门内饰主体部的副卡定部就能够进一步加强门内饰主体部。而且,由于能够在整个预定范围内加强上缘部分,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自门兜开口部附近朝向上方产生的断裂不良情况。
在上述门内饰的加强构造中,也可以是,上述副卡定部中的至少一个副卡定部用于将冲击吸收构件卡定于上述门内饰主体部的背面,并且在将该冲击吸收构件卡定于上述门内饰主体部的背面的位置,以利用上述冲击吸收构件与上述门内饰主体部夹持上述加强构件的状态,将上述加强构件与上述冲击吸收构件一起卡定于上述门内饰主体部。在上述门内饰的加强构造中,若至少一个副卡定部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上述副卡定部同时使用于加强构件相对于门内饰主体部的卡定和冲击吸收构件相对于门内饰主体部的卡定之中。换句话说,无需在门内饰主体部上新添设置用于将加强构件卡定于门内饰主体部的副卡定部就能够进一步加强门内饰主体部。另外,由于上述副卡定部成为被冲击吸收构件与门内饰主体部夹持的状态,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将上述副卡定部熔融并熔接于冲击吸收构件(通过所谓的超声波压接)来将上述副卡定部卡定于冲击吸收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7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