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1839.5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许红军;侯艳丽;王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15/00;B60H1/00;B60K11/02;B60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整车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与传统的燃油、燃气汽车相比,以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纯电动汽车因其环保节能的特点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今后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现有的纯电动汽车相对集中的整车布置往往因电子电器元件之间及高、低压线束布置混乱导致电磁干扰,且整车运行不稳定、整备质量相对较大。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通过集成式结构和线束走向的布置,改善了整车的电磁干扰,增大了动力电池包的有效布置空间,提升了整车的人机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包括安装于在前后悬架之间及整车纵梁内侧的动力电池和与动力总成相连接的集成式电力控制器,慢充线束和制动油管分别沿所述动力电池与整车纵梁之间的碰撞预留溃缩空间布置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两侧,所述集成式电力控制器安装于驱动电机的端盖上方。
振动噪声源包括电动空调压缩机、电动水泵、电动真空泵和真空罐,所述电动真空泵和真空罐通过减速器预留的安装凸台集成安装于所述减速器的左侧,所述电动空调压缩机和电动水泵通过电机端盖凸台预留的安装位置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所述振动噪声源分别通过各自的悬置软垫和所述动力总成的悬置进行两级减振。
12V蓄电池和继电器盒安装于所述集成式电力控制器左侧的车身支架上,副水箱安装于所述集成式电力控制器右侧车身处。
集成式电力控制器包括电机控制单元、充电管理系统、高压控制管理单元和逆变器。
布置于前保险杠格栅处的快充枪固定安装在机罩锁支柱总成,整车的左侧围后部设置有慢充口,所述快充枪和慢充口均适合插拔操作。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电力控制器的集成式布置简化了整车布置及其联接结构,减轻了整车重量,优化了线束连接及走向;将振动及噪声源与动力总成进行集成安装布置,通过两级减振优化了整车的NVH性能;通过合理利用整车有效布置空间提升了电池包的蓄电量,增加了整车续驶里程;快充枪和慢充口的布置保证了整车充电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的仰视图。
图中:1、集成式电力控制器2、快充枪3、驱动电机4、减速器5、真空罐6、电动真空泵7、继电器盒8、制动油管9、动力电池10、慢充口11、慢充线束12、12V蓄电池13、副水箱14、右悬置15、电动空调压缩机16、电动水泵17、左悬置18、后悬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结构,主要体现在:集成式电力控制器1(集成了电机控制单元、充电管理系统、高压控制管理单元和逆变器)的布置,简化机舱整体布置和联接结构,减轻了整车的整备质量,优化了舱内高低压线束连接及走向;集成式电力控制器1与动力总成的集成布置,减少了安装部件质量,优化了安装结构;对振动噪声源与动力总成进行集成安装布置,优化了整车NVH性能;冷却系统包括电机控制、高压控制、充电、逆变器等单元进行集中水冷管理,优化热管理效率;通过合理利用整车有效布置空间,有效增大了电池系统布置空间,在电池包蓄电量得以增加的基础上提升了整车的续驶里程。具体的布置结构如下:
集成式电力控制器1安装在驱动电机3两侧端盖的上方,通过点击端盖与动力总成相连;通过合理布置集成电力控制器1的高、低压插件位置及其出线方向,保证地板内高低压线束有序互不干扰的布置,保证驱动电机3的三相线、快充线束走向、连接方便且线束较短,减少线束上的功率损耗,保证动力电池直流母线等走向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锈钢材用锈层生长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LED辨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