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动力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323.3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丹;邓彦甲;黄健;杨小唐;杨行;詹振飞;王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20 | 分类号: | B62D5/20;B62D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王海凤;穆祥维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动力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零部件,具体指一种液压动力转向器。
背景技术
转向器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转向。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纯机械式的转向器已被性能优越的液压动力转向器所取代。液压动力转向器是借助油压助推转向,有效地提高汽车转向的灵活性,并大大地减轻汽车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液压动力转向器的油压来自外设液压系统,通过螺杆转动带动齿条活塞在壳体内上下移动,齿条活塞上的齿与输出轴上的齿啮合实现了输出,但是当油压变化时容易发生螺杆与齿条活塞不同轴的情况,引起螺杆外螺纹和齿条活塞内螺纹的损坏,从而引起转向器的壳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在油压变化时尽可能保证螺杆与齿条活塞同轴,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转向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一种液压动力转向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阀总成、齿条活塞和端盖,所述壳体具有活塞腔,所述阀总成和齿条活塞设置在活塞腔内,所述端盖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壳体密封配合,所述端盖具有中心通孔,端盖周向的侧壁上具有与该中心通孔连通的进油孔;所述阀总成包括空心的螺杆和设置在螺杆空心内的阀芯,所述螺杆具有出油部和螺纹部,所述出油部的端部周向一圈相对位置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出油部上还设有多个出油孔;所述阀芯具有驱动部和支撑部,所述驱动部的一端周向侧壁上具有两个与所述卡槽配合卡紧的卡块,所述驱动部一周还具有多条沿阀芯轴向延伸的油槽,所述油槽与出油孔相对;所述驱动部的端部位于端盖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通孔,所述阀芯的支撑部从所述通孔中穿过;所述齿条活塞通过螺纹配合旋套在螺杆的螺纹部上。
作为优化,所述驱动部直径是支撑部直径的2~3倍。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具有泄压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动力转向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壳体的底部设有通孔,阀芯的支撑部穿过通孔,使螺杆整体受到支撑,尽可能地减少储油腔内油压变化对螺杆转动的影响,减少螺杆转动时的摆动,从而尽可能地保证了螺杆与齿条活塞的同轴性,减少了螺杆外螺纹和齿条活塞内螺纹损坏的可能性,并因此降低了油压变化造成转向器的壳体变形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液压动力转向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螺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螺杆的仰视图。
图中,壳体10,活塞腔11,泄压阀13,齿条活塞20,端盖30,螺杆40,螺纹部43,出油部44,卡槽45,出油孔46,驱动部51,支撑部52,卡块53,油槽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液压动力转向器,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的阀总成、齿条活塞20和端盖30,壳体10具有活塞腔11,阀总成和齿条活塞20设置在活塞腔11内,端盖30设置在壳体10上并与壳体10密封配合,端盖30具有中心通孔,端盖30周向的侧壁上具有与该中心通孔连通的进油孔;阀总成包括空心的螺杆40和设置在螺杆40空心内的阀芯,螺杆40具有出油部44和螺纹部43,出油部44的端部周向一圈相对位置设有两个卡槽45,出油部44周向的侧壁上还设有多个出油孔46;
阀芯具有驱动部51和支撑部52,驱动部51的一端周向侧壁上具有两个与卡槽45配合的卡紧的卡块53,卡块与卡槽配合使阀芯与螺杆周向固定,当阀芯转动时带动螺杆一起转动,驱动部51一周还具有多条沿阀芯轴向延伸的油槽54,油槽与出油孔相对(即油槽能与出油孔连通);阀芯的驱动部51的端部位于端盖30外侧且驱动部51的端部上设有花键,用于与转动力矩输入部件连接。齿条活塞20通过螺纹配合旋套在螺杆的螺纹部上。
作为优化,驱动部51直径最好为支撑部52直径的2~3倍,转动力矩要通过驱动部进行输入,而支撑部的作用是支撑螺杆,尽可能保证螺杆与齿条活塞同轴,因此对驱动部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更强,对支撑部的刚度和强度要求则较小,所以支撑部的直径若较大,会使得与其配合的螺杆的螺纹部的直径也相应的增大,不但增加了加工成本,而且还影响转向器的壳体的大小和重量,最后,经发明人多次实验和数据分析,认为驱动部直径为支撑部直径的2~3倍时综合效果较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皮炎制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护心滋阴的炒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