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2129.8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0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蔡族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减震 脚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脚垫本体1’以及设置于脚垫本体1’内的金属嵌件2’,脚垫本体1’包括筒体11’以及设置于筒体11’一端的支撑面12’,金属嵌件2’的外径与筒体11’的内径相适配,金属嵌件2’穿入所述筒体11’内,并与支撑面12’相贴合。
其加工过程为,将金属嵌件的表面进行预处理,然后将金属嵌件和橡胶模压硫化粘接形成减震脚垫。其生产工序复杂,金属嵌件表面处理费用高,硫化成型易出现嵌件装配不到位,压模及骨架件脱落的现象,生产合格率低下,成本高,工装模具维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装配简单、生产合格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可靠的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包括脚垫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脚垫本体内的金属嵌件,所述脚垫本体内部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装配环槽,所述金属嵌件卡入所述装配环槽内。
优选的,所述脚垫本体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一端的支撑面;
所述筒体的内周壁上靠近所述支撑面位置处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装配环槽;
所述金属嵌件卡入所述装配环槽内。
优选的,所述金属嵌件的一端面与所述支撑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脚垫本体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一端的支撑面;
所述筒体的内周壁上凸出设置有环状凸边;
所述环状凸边与所述支撑面之间形成所述装配环槽,所述金属嵌件经所述环状凸边卡入所述装配环槽内并与所述支撑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的内端面向内凸出设置有凸台,所述金属嵌件上与所述凸台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孔,所述凸台穿入所述装配孔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和所述金属嵌件上开有贯通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为埋头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的脚垫本体具有中空的腔体,腔体内壁上设置有卡槽,金属嵌件卡入卡槽内形成固定,装配简单、生产合格率高、生产成本低;
(2)脚垫本体的支撑面的内端面向内凸出设置有凸台,金属嵌件上与凸台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孔,凸台穿入装配孔内使得金属嵌件安装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的剖视图。
图中,1’脚垫本体;11’、筒体;12’、支撑面;2’、金属嵌件;
1、脚垫本体;11、筒体;111、装配环槽;112、环状凸边;12、支撑面;121、凸台;122、支撑台;123、圆形凹槽;2、金属嵌件;21、装配孔;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包括脚垫本体1以及设置于脚垫本体1内的金属嵌件2。
脚垫本体1包括筒体11以及设置于筒体11一端的支撑面12,筒体11的内周壁上开设有一圈装配环槽111。金属嵌件2的外径大于筒体11的内径,小于或等于装配环槽111的槽底直径。金属嵌件2卡入装配环槽111内且金属嵌件2的一端面与支撑面12相贴合。
支撑面12的内端面向内凸出设置有凸台121,金属嵌件2上与凸台12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装配孔21,凸台121穿入装配孔21内,使得金属嵌件2安装更加可靠。支撑面12和金属嵌件2上开有贯通的安装孔3,安装孔3优选为埋头螺栓孔,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通过安装孔3与设备安装。
支撑面12的外端面由四周向中心方向逐渐向外凸出,形成层层凸出的支撑台122,每一个支撑台122的台面上均开有围绕安装孔的圆形凹槽123,以增大支撑面12的刚度变化。
该带金属嵌件减震脚垫的加工过程为,首先将脚垫本体1单独模压成型,然后通过气动工装将金属嵌件2装配到脚垫本体1的装配环槽111内即可获得一个减震脚垫。装配简单、结构可靠、生产合格率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表1为现有结构加工工艺与本实施例加工工艺的成本对比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国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2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