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7801.4 | 申请日: | 2014-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1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苏开朗;杨付礼;樊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金致新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电子行业使用的DIP式发光二极管(单色,双色)外部结构上为发光管环氧体和发光管引脚,环氧体分为圆形(如图1所示)和方形(如图2所示)。电子行业现已发展成DIP式发光二极管为可机插,鉴于发光二极管制造工艺,其液态环氧胶装上支架管脚后通过高温固化直接成型;当发光二极管由全自动机插后环氧体底部紧帖PCB板,在波峰焊接过程中,助焊剂内的溶剂受热挥发顺孔径向上方向受阻,促使气体沿孔径向下走,导致焊点在成形时被挥发气体冲击而形成炸孔或空洞(如图3所示)。
目前生产的二极管灌胶密封引脚结构特点无法和其他电子元器件一样在环氧底部增加凸台或开槽设计,类似于电解电容、插座、小薄膜电容、继电器等器件都是在器件的底部先通过模具形成对称平稳的凸点,以保证引脚根部露出而透气;而调整二极管机插的松紧受机械结构因素影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炸孔或空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可以避免全自动机插后的波峰炸孔空焊现象的发光二极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管环氧体和发光管引脚,所述的发光管环氧体上设有帽沿,所述的发光管环氧体与发光管引脚连接的端面设有凹部,所述帽沿上设有使凹部与发光管环氧体外部相连通的切口。
所述凹部延伸至帽沿边缘。
所述切口至少为一个。
所述切口为两个,两个切口对称设在帽沿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利用更改发光二极管环氧体的结构,在发光二极管环氧体底部形成切口,利用此切口给焊接时助焊剂形成一个“出口”,这样助焊剂就可以通过该“出口”挥发,而不会回冲管脚孔,造成焊接炸孔。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圆形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方形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圆形发光二极管安装在PCB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形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发光二极管帽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方形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发光二极管帽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圆形发光二极管安装在PCB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发光管环氧体;2、帽沿;3、发光管引脚;4、凹部;5、切口;6、PCB板;
图3、8中箭头助焊剂受热挥发气流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要解决DIP发光二极管全自动机插后的波峰炸孔空焊问题,必须从焊接原理入手,就是解决波峰焊接过程中助焊剂能有回流通道。
参见图4-7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管环氧体1和发光管引脚3,发光管环氧体1上设有帽沿2,发光管环氧体1与发光管引脚3连接的端面设有凹部4,帽沿2上设有使凹部4与发光管环氧体1外部相连通的切口5;凹部4延伸至帽沿2边缘。
切口4至少为一个,优选地所述切口4为两个,两个切口4对称设在帽沿2两侧。
发光管环氧体1横截面呈圆形,也可以呈方形。
参见图8可知,上述发光二极管结构利用凹部4和切口5,形成一个发光二极管底面侧向排气的通道,助焊剂受热沿PCB板6挥发至凹部4内,并由切口5排出,形成有效的回流,从而有效避免了助焊剂受热挥发倒流,冲破焊点形成焊点炸焊的现象;并且该结构简单,对现有工艺改动小,不会过多的增加生产成本,但却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78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激光加工工件定位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