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筒自适应式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4489.3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0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怀友;李宏;田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鹏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22 | 分类号: | F16F9/22;F16F9/34;F16F9/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平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中的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三筒自适应式减震器。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器是缓冲汽车受到路面、障碍物造成的颠簸带给车身的冲击,它不仅可以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舒适,还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减震器如果失效或损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液力减震器。其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而活塞在减震器的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液体与内壁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但现有液力减震器在对异常冲击的自适应性能力方面尚有欠缺,在受到异常冲击时,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会出现双向流动的现象,无法获得精确的缓冲阻尼特性,导致在汽车受到异常冲击时减震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液力减震器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筒自适应式减震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筒自适应式减震器,包括工作缸和连接在活塞杆上活塞,工作缸内依次套接有贮油筒和外缸,外缸和贮油筒的顶端通过导向器与工作缸的顶部相连,工作缸和贮油筒之间设置有导油通道,贮油筒与外缸之间设置有贮油腔,与外缸内壁紧密连接的活塞将外缸分为靠近顶端一侧的上腔和靠近低端一侧的下腔,活塞上设置有流通阀,外缸的上腔通过导向器内的流通孔与导油通道的一端相连,导油通道的另一端与贮油腔和下腔相连,导油通道与下腔之间依次设置有连接在外缸底部的惯性阻尼阀和补偿阀,流通阀和补偿阀均为单向阀门;
所述外缸和贮油筒的底端通过惯性体与工作缸的底部相连;
所述流通阀、补偿阀和惯性阻尼阀为电动控制或其他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车辆正常行驶时,惯性体在弹簧和液流的压迫下处于固定的工作部位,可为悬架提供正常阻尼特性;采用惯性阻尼阀实现对异常冲击的自适应性,使用惯性体可以在车辆垂直加速度达到设定值的时候,完成设定的开启或关闭阀门的动作,进而在车辆受到异常冲击时获得更加准确的缓冲阻尼特性,在不改变原有悬架特性前提下,可以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三筒自适应式减震器,包括工作缸2和连接在活塞杆上活塞,工作缸2内依次套接有贮油筒3和外缸4,外缸4和贮油筒3的顶端通过导向器1与工作缸2的顶部相连,工作缸2和贮油筒3之间设置有导油通道11,贮油筒3与外缸4之间设置有贮油腔10,与外缸4内壁紧密连接的活塞将外缸4分为靠近顶端一侧的上腔9和靠近低端一侧的下腔12,活塞上设置有流通阀5,外缸4的上腔9通过导向器1内的流通孔与导油通道11的一端相连,导油通道11的另一端与贮油腔10和下腔12相连,导油通道11与下腔12之间依次设置有连接在外缸4底部的惯性阻尼阀7和补偿阀6,流通阀5和补偿阀6均为单向阀门;所述外缸4和贮油筒3的底端通过惯性体8与工作缸2的底部相连;所述流通阀5、补偿阀6和惯性阻尼阀7为电动控制或其他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于在工作缸2的底部和活塞上设置的流通阀5、补偿阀6是单向阀,所以无论是拉伸还是压缩,减震器上腔9内的油液都是经过带有流通孔的导向器1上设置的流通孔和外缸4与贮油筒3之间的外置导油通道11进入底座下端,并推开阻尼阀7、补偿阀6进入下腔12或贮油筒3的贮油腔10。无论减震器在拉伸还是压缩时,均可保证油液的单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车辆正常行驶时,惯性体在弹簧和液流的压迫下处于固定的工作部位,可为悬架提供正常阻尼特性;由于采用惯性阻尼阀实现对异常冲击的自适应性,使用惯性体可以在车辆垂直加速度达到设定值的时候,完成设定的开启或关闭阀门的动作,进而在车辆受到异常冲击时获得更加准确的缓冲阻尼特性,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简单替换和更换都是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鹏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鹏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4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极群焊接架
- 下一篇:一种导流罩后支架总成焊接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