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翅片式散热器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6205.3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1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卫东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B21D39/20;B23P15/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翅片式 散热器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翅片式散热器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翅片式散热器广泛应用于各式供暖器上,现有技术中翅片主要是通过卡接或者焊接的形式固定在加热管上,因为管材在受热时易发生变形,故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翅片与加热管之间的分离,增加整体的热阻,影响传热效率;而导热受阻会使得加热元件积聚热量,造成局部高温,既影响使用寿命,又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日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翅片式散热器,其在超薄金属管上过盈连接有翅片,通过超薄金属管不易发生变形的特点,有效的避免了管与翅片受热分离的情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翅片式散热器,包括超薄金属管,所述超薄金属管外串接有多个散热翅片,超薄金属管的外壁通过胀管与散热翅片过盈结合,所述超薄金属管内设置有电加热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超薄金属管壁厚为0.06~0.18mm。由于管壁很薄,使超薄金属管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传热系数高于300,散热性能非常好;并且其应力小,能承受一定的膨胀形变,经过胀管后能与散热翅片形成过盈结合,并且过盈线槽具有良好的波纹弹性,确保散热翅片与管壁良好接触,两者之间的导热热阻不会随时间而增加,散热性不衰减。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超薄金属管与散热翅片的过盈量为0.05~0.2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超薄金属管为钢管、铝管或者铜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散热翅片为铝箔材或者铜箔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超薄金属管内且与超薄金属管的管壁绝缘分隔的电热丝。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超薄金属管内填充有氧化镁粉末。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翅片式散热器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 将散热翅片串接在超薄金属管上;
②、 将串好散热翅片的超薄金属管放置在机械胀型机上,超薄金属管的一端安放在机械胀型机的杯型支座内,另一端正对设置在机械胀型机的胀杆;
③、 将前端设置有胀珠的胀杆从超薄金属管远离杯型支座的一端插入并缓慢推进,扩张超薄金属管,直到全部散热翅片与超薄金属管紧密结合;
④、 退出胀杆与胀珠,完成超薄金属管与散热翅片的胀管过盈结合;
⑤、 在超薄金属管内装设电加热装置,得到翅片式散热器。
进一步,所述胀杆前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可转动的胀珠,胀珠设置有多个时,由前至后胀珠的直径依次递增。胀珠的直径依次递增,推进时超薄金属管分级扩张,可减少每一级的胀管摩擦推力,使管壁不开裂,保障成品率;此外,采用分级扩张的方法,还可以在超薄金属管允许变形量之内,可任意的胀到需要的过盈量配合,提高过盈值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直径最大的胀珠表面设置有带螺纹的锥面,胀珠推进过程中,可使超薄金属管膨胀后与散热翅片的结合处形成螺纹槽,两者结合更加稳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翅片式散热器采用超薄金属管与散热翅片过盈结合而成,有效地减少了管材与散热翅片间因热变形而导致的相互分离的情况,使整体的热阻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胀杆和胀珠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螺纹的胀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卫东,未经陈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6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