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鱼腥草的植物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1170.6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9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覃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一峰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60;A23L1/3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汤凌志 |
地址: | 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腥草 植物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含鱼腥草的植物饮料,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饮料,指的是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茶、咖啡除外)为原料(非果蔬类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及竹或树木自身分泌的汁液,如谷物、食用菌、食用藻类和蕨类、可可、菊花等)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制品。植物饮料是继碳酸、果蔬饮料之后的第三代饮品,相比普通饮料,植物饮料的天然、绿色成份更高。中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是中国消费品中的发展热点和新增长点。由于我国目前的人均饮料消费量(70L/年)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0升/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料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补营养、补餐、增强体能和智能、休闲等饮料的开发会更加凸显饮料市场的未来潜力。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品种的增多,植物饮料由于其特有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
目前已有很多植物饮料的研究,大部分植物饮料配方不科学,只是随意的把几种中药材拼凑到一起,然后煎煮过滤,添加其他调味剂及防腐剂后灌装,工艺粗糙,且为了达到防腐和调整口感等目的,或多或少的添加一些化学成分(如防腐剂、调味剂等),这不仅达不到植物饮料的保健和营养等功能,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中国专利CN103859112A,公开了一种鱼腥草代用茶的制作工艺,通过原料选取、摊青、除湿、回潮、整形、烘干、提香、拣梗、包装这些过程让鱼腥草形成颗粒形态,作为茶制品使用,该发明的鱼腥草代用茶与普通的茶制品在外形、气味、颜色上相似,能够作为茶制品饮用,饮用起来无苦涩味,无腥臭,具有清香味,饮用起来口感上具有类似茶制品的味道,但是该发明工艺简单,对鱼腥草有效成分的利用度不高,无法有效鱼腥草的功效。
未来几年,植物饮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各饮料厂家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植物饮料由于天生具备“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品类特征,符合饮料市场发展潮流和趋势,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发挥鱼腥草的功效植物饮料,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含鱼腥草的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10重量份的鱼腥草,打碎,放入高压罐中,加入相同重量的纯净水,加压至4kgf/cm2,使其压力均匀,并保持10-15min,恢复常压,过滤,得到提取液,对提取液进行双水相萃取,获得萃取上相和萃取下相,双水相萃取所使用的双水相体系由聚乙二醇、氢氧化钠和水构成,聚乙二醇、氢氧化钠和水在双水相体系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0:20:60,所述聚乙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8000;
2)将步骤1)获得的萃取上相,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100000的超滤膜脱盐,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0℃时测)的浸膏;
3)取6重量份的山菊花、2重量份的广西甜茶,混合后,加入7-8倍重量份的纯净水煎煮提取1-2次,每次1-2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0℃时测)的浸膏;
4)将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浸膏混合后,加入100重量份的纯净水,溶解后,均质,过滤;
5)将步骤4)得到滤液用高温瞬时灭菌机在115-135℃下瞬时灭菌,无菌灌装。
本发明所述的鱼腥草、山菊花和广西甜茶,为新鲜的或干制后的。
本发明还包括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一种含鱼腥草的植物饮料。
本发明完全采用植物为原料,其中:
鱼腥草,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一峰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桂林市一峰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1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