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有减震器且光幕传感器位置可调的车型识别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809861.4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4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树森;郭俊;陈兰;黄印林;梁林亮;陈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付雷杰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减震器 传感器 位置 可调 车型 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型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减震器且光幕传感器位置可调的车型识别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公路收费系统都是先对车辆进行分类,再按车型种类收取不同的通行费。通常的办法是采用车型识别仪对车进行分类,然后自动采集通过的车辆的车型信息并提供数据给收费系统,最后按着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车型分类系统必须具备客货分离功能,其中红外测量光幕做车辆分离和扫描车辆外形轮廓,双压电薄膜传感器测量轮胎数量、轴数、车辆行进方向,然后采用轮数、轴数、车型轮廓特征等多特征多信息融合等方式分类车辆类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有减震器且光幕传感器位置可调的车型识别器,能够安装在不同高度的基体上,并且能够避免重量大的大型车辆通过时地基不稳造成光幕传感器不能有效稳定识别的问题。
本发明的设有减震器且光幕传感器位置可调的车型识别器,包括圆柱形壳体、光幕传感器、底座、支撑杆、控制器、双压电薄膜传感器、滑块和驱动装置,所述底座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底板和下底板均为圆形,下底板直径大于上底板,上底板中央部分设有圆形凸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设有橡胶垫圈;所述底座安装在外壳的底部,所述支撑杆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支撑杆的底部穿过上底板的凸台固定安装在下底板上,所述驱动装置、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轴向上设有导槽,滑块设置在导槽上,并与驱动装置连接,光幕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滑块上,所述双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在车道上;控制器分别与光幕传感器、驱动装置和双压电薄膜传感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根据安装基体的高度,适应性地调节光幕传感器的高度,能够适应各种地形,适应性广,并且,在安装光幕传感器的外壳的底部设有梯形的底座,并在梯形底座内部设有橡胶垫圈,有利于减少大型重量大车辆行驶带来的震动,有利于光幕传感器可靠稳定地工作,同时,上底板上设有凸起圆台,加大了支撑杆与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撑杆的支撑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光幕传感器,3-底座,31-上底板,32-下底板,4-支撑杆,5-控制器,6-双压电薄膜传感器,7-驱动装置,8-滑块,9-橡胶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有减震器且光幕传感器位置可调的车型识别器,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壳体1、光幕传感器2、底座3、支撑杆4、控制器5、双压电薄膜传感器6、驱动装置7和滑块8,所述底座3包括上底板31和下底板32,上底板31和下底板32均为圆形,下底板32直径大于上底板31,上底板31中央部分设有圆形凸台,上底板31和下底板32之间设有橡胶垫圈9;所述底座3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所述支撑杆4安装在外壳1的内部,支撑杆4的底部穿过上底板31的凸台固定安装在下底板32上,所述驱动装置7、控制器5固定安装在支撑杆4上;所述支撑杆4轴向上设有导槽,滑块8设置在导槽上,并与驱动装置7连接,光幕传感器2固定安装在滑块8上,所述双压电薄膜传感器6设置在车道上;控制器5分别与光幕传感器2、驱动装置7和双压电薄膜传感器6连接。
安装车型识别器时,根据安装基体的高度,通过控制器5向驱动装置7发送信号,驱动装置7控制滑块8沿支撑架4的导槽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光幕传感器2沿支撑架4上下移动,调节光幕传感器2的高低位置。
当来检车辆从车道驶过,其轮胎压在双压电薄膜传感器6时,双压电薄膜传感器6产生脉冲信号,并将脉冲信号发送至控制器5中,控制器5控制光幕传感器2处于导通状态,进入检测状态,双压电薄膜传感器6用于检测车辆的轮、车轴数量,光幕传感器2用于检测车辆的外形轮廓。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98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