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共混纤维的织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90752.2 | 申请日: | 2014-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0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郑毅;秦兵兵;刘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8/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于宝庆;乔彬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含有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特别涉及一种聚酰胺-聚酯共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共混纤维的织物。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缺少亲水基团,在工业丝方面表现为与橡胶亲和力差,需进行多次浸胶处理,在民用丝方面,必须利用分散染料在高温、高压下染色,由于分散染料溶解度低,同时需要加入偶氮类助催化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我国化纤产量飞速发展,其中涤纶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产能仍在高速发展。目前涤纶纤维越来越多的用于与羊毛等天然蛋白质纤维混纺,用于制备精纺面料。然而,羊毛、真丝等天然蛋白质纤维,采用的均是价格低廉、色谱齐全、色泽鲜艳的酸性染料染色。若用普通聚酯纤维与羊毛、真丝等混纺,无法进行同浴匹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常,可以通过加入聚酰胺与聚酯进行共混来改善聚酯的吸水性和上染率,然而,由于聚酰胺和聚酯天然地存在动力学与热力学上的不相容性,因此共混过程中需要加入相容剂来改善聚酰胺和聚酯的共混体系相容性,以获得不存在分离界面的相容体系,而众所周知,相容剂本身的力学性质会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质产生限制,从而影响到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专利CN101942708B公开了一种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其在酸性染料下上染率大于80%,然而所加入聚酰胺为己内酰胺预聚体,众所周知,己内酰胺聚合过程中会存在约10%单体,进行纺丝前需先水洗去除,否则无法进行纺丝,同时由于己内酰胺结构决定了己内酰胺预聚物中端氨基占总端基的比例不会超过50%,这也是不利于共聚发生的。
专利CN103668553A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可溶性聚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纤维,然后通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吸湿、速干材料。其所用原料价格高,碱溶过程存在污染和浪费问题。
专利CN1632195A公开了一种可酸性染色的聚酯纤维,通过向聚酯中加入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盐和聚酰胺组成的复合添加剂,经过共混纺丝得到,该方法需将聚酯、聚酰胺和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盐混合后造粒得到粒料后再进行纺丝,步骤繁琐,同时由于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盐熔点较聚酯、聚酰胺熔点低很多,势必影响聚酯纤维的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虽然不排斥添加相容剂,但在不添加相容剂的条件下也可进行树脂共混纺丝的聚酰胺-聚酯共混纤维,不添加相容剂不仅可以降低添加剂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还以低成本有效改善了聚酯亲水性差的缺点,实现了聚酯的酸性染料可染的同时能达到高上染率。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共混纤维,所述共混纤维的原料包括聚酰胺和聚酯,所述聚酰胺包括聚酰胺A,所述聚酰胺A的含量为1~40重量份;所述聚酯的含量为60~99重量份,其中,所述聚酰胺A的原料为1,5-戊二胺和二元酸。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酰胺A的含量为10~30重量份,所述聚酯的含量为60~9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酰胺A为1,5-戊二胺与二元酸聚合而成的一种均聚物或多种均聚物的混合物、1,5-戊二胺与至少二种二元酸聚合而成的共聚物或多种共聚物的混合物、或任意前述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酰胺A选自由尼龙56、尼龙510、和尼龙512所组成的组,优选为尼龙56。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酰胺的粘数为70~180mL/g,端氨基含量为20~150mol/ton(即mol/吨)。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7~0.9dL/g。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混纤维的纤度为0.5~7dtex,断裂强度为1.0~5.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5~370%。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混纤维的纤度为1.0~5.0dtex,断裂强度为1.5~5.0cN/dtex。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混纤维在常压下酸性染料染色的上染率为62%以上,优选为82%以上,更优选为86%以上。
在本发明的共混纤维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混纤维的饱和吸水率大于0.56%,优选大于2.70%,更优选大于3.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07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