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慢裂快凝型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83482.2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0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孟卫;陈功;刘晓;李文平;胡芳;李伟;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路通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H7/00 | 分类号: | C08H7/00;C08J3/03;C08L9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孙立冰 |
地址: | 11310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慢裂快凝型 沥青 乳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慢裂快凝型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公路总长度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的水平,为提高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在修建高质量公路的同时,还必须对现有的正在使用的路面进行及时维修和养护。经过人们长期的路面养护实践,发现乳化沥青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乳化沥青可以克服热拌沥青混合料在修补沥青路面的过程中受季节、天气和温度的限制,以及在修补现场进行沥青加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弊端,从而使其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乳化沥青是沥青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沥青乳化剂和乳化设备的研磨、剪切、高速离心等机械作用力的协同作用,分散为细微的颗粒,形成水包油型的沥青乳液,其中沥青是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是连续相。乳化沥青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是乳化剂分子吸附在沥青微粒表面的定向排列作用,可以降低水与沥青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沥青微粒能均匀地分散于水中而不产生沉析。同时由于乳化剂分子的电离和空间位阻效应,增大了沥青微粒之间的相互排斥力,使沥青微粒能够在水中形成长时间稳定的分散体系。一般而言,乳化沥青呈茶褐色、有着良好的流动性和粘附性,能够冷态使用,是公路养护中一种环保材料。
沥青乳化剂按其带电性能可以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以及非离子型。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沥青乳化剂,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应用较广,性能优越。一般而言,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亲水基团均带有胺基,不管是对于酸性石料还是碱性石料,氮原子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增强了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所以近年来各国均以发展阳离子型乳化剂为主,其中包括:季铵盐类,木质素胺类,酰胺类,烷基多胺类以及咪唑啉类。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沥青乳化剂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国外的技术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沥青乳化剂的品种少且乳化沥青质量不稳定,因此,急需开发用量少,乳化沥青稳定性好,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等的乳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慢裂快凝型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沥青乳化剂用量少,适用的石料广,可以广泛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等。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
a.妥尔油脂肪酸按300g计,加入顺酐40~80g和0.6~1g的碘和/或硫,在N2保护下,升温至180~210℃,反应7~12小时,制得三元羧酸中间体;
b.将多乙烯多胺200~280g加热至120~140℃后,依次加入木质素40~60g和多聚甲醛20~35g,反应进行2~4小时后,生成水溶性较好的木质素胺;
c.在b步骤制备的木质素胺中依次加入a步骤制备的三元羧酸中间体和4~6g的硅胶和氧化铝,在N2保护条件下,升温至150~170℃,脱水1.5~3小时,继续升温至190~220℃脱水1.5~3小时,脱水结束后,加入有机醇溶液稀释,即得慢裂快凝型沥青乳化剂。
多乙烯多胺优选自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有机醇溶液优选为含甲醇、乙醇或异丙醇的水溶液。
有机醇溶液浓度优选为40%~60%,为重量百分比。
加入有机醇溶液优选稀释至70%~50%,为重量百分比。最优选稀释至60%。
以二乙烯三胺为例,本发明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工业妥尔油脂肪酸(含有松香酸)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阳离子型沥青乳化剂,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加入木质素,调节乳化剂慢裂的特性。整个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原料易得,且大部分原料为天然产物。得到的乳化剂制备的乳化沥青均匀稳定,筛上剩余量,蒸发残留量,与矿物的粘附性等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路通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辽宁路通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3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