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报警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68921.2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6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1/04 | 分类号: | H04M11/04;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报警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报警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普遍使用,在人们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手机进行报警。并且利用手机报警能够达到快速、及时的目的。
利用手机进行报警可以通过拨打报警号码以通话的方式进行报警。利用现有的手机通过上述方式进行报警时,其通话方式与拨打非报警电话的通话方式相同。例如会在手机的通话记录上显示该通话记录,即使将通话界面切换到后台,在手机的通知栏上仍然具有正在拨打电话的提示、手机听筒里的声音仍然能够听到。因此,这种报警方式很容易使报警人暴露报警的事实,有可能使报警人或受害人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另外,还可以通过向报警号码发送报警信息以得到救助。然而,现有技术中通过发送报警信息的方式报警后,会在手机上显示有发送信息的记录,因而该记录的显示也容易使报警人暴露报警的事实,因而,也有可能使报警人或受害人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机报警方法,以避免暴露报警人报警的事实。
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机报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报警方法,包括:
当手机进入号码呼叫状态后,监测所述呼叫号码是否为第一预设报警号码;
当监测到所述呼叫号码为所述第一预设报警号码后,隐藏通话界面,关闭手机听筒,保持当前通话持续进行,不显示通话状态;
在报警通话结束后,不显示所述报警通话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当监测到所述呼叫号码为第一预设报警号码后,还包括:
获取手机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向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当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后,不显示该发送信息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向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具体为:通过短信方式向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和/或,通过网络向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一种手机报警方法,包括:
当手机处于发送信息的状态时,监测正在通信的接收方号码是否为第二预设报警号码;
当正在通信的接收方号码为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时,获取手机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向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在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后,不显示该发送信息记录。
一种手机报警装置,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当手机进入号码呼叫状态后,监测所述呼叫号码是否为第一预设报警号码: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监测单元监测到的所述呼叫号码为第一预设报警号码后,隐藏通话界面,关闭手机听筒,保持当前通话持续进行,不显示通话状态;在报警通话结束后,不显示所述报警通话记录。
进一步地,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呼叫号码为第一预设报警号码后,获取手机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后,不显示该发送信息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短信发送子单元,用于通过短信方式向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网络发送子单元,用于通过网络向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一种手机报警装置,包括:
监测单元,当手机处于发送信息的状态时,监测正在通信的接收方号码是否为第二预设报警号码;
获取单元,当正在通信的接收方号码为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时,获取手机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发送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控制单元,在所述当前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预设报警号码后,不显示该发送信息记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8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