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探测报警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53362.8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6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锡铜;杜世强;赵普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4 | 分类号: | G08B2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9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探测 报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探测报警控制装置。
技术背景
气体探测器与气体报警控制器是现今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的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的两大组成部分,气体探测器负责对气体的前期检测,然后将检测的数据,包含报警信息,传输给气体报警控制器,再有报警控制器控制二次仪表(例如PLC等)执行相应的操作。显而易见,气体探测器与报警控制器采用分立的方式通过信号电缆连接,此种链接保证了探测器与控制器安全连接,即为检测源头处于危险环境中,信息控制接收端处于相对安全的区域。
此种连接方式在大多数都是较为安全实用的,但是在真正发生危害的情况下此路径的循环周期较长,经过多个环节,极有可能贻误最有效的危险处断或者联动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气体检测和报警控制以及直接二次联动相应(例如风机、喷淋等)的处置装置的一种气体探测报警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体探测报警控制装置,包括气体探测单元、声光报警单元、气体报警控制单元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气体探测单元与声光报警单元相连,气体探测单元与气体报警控制单元相连,气体报警控制单元同时可以与受控的设备,也可以与中控室内的主报警控制器相连,实现报警信息的二次传输。
所述气体探测单元包括气体传感器、探测CPU、数码显示、模拟信号通讯模块、通讯发送模块,其中探测CPU分别连接气体传感器、数码显示、模拟信号通讯模块、通讯发送模块;所述探测CPU通过气体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将数据通过数码显示上显示数据,并将数据信息通过模拟信号通讯模块和通讯发送模块传送给其他设备。
所述声光报警单元包括声光CPU、声报警模块、光报警模块、模拟信号接收模块,其中声光CPU分别连接声报警模块、光报警模块和模拟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声光CPU通过模拟信号接收模块接受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将指令发送给声报警模块和光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所述气体报警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CPU、通讯接收模块、数码显示、外接受控设备、长距离通讯模块,其中控制器CPU分别连接通讯接收模块、数码显示、外接受控设备、长距离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CPU通过通讯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分析处理后,将数据信息通过数码显示上显示数据,并将数据通过长距离通讯模块传送给其他设备,同时发送指令给外接受控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气体探测器与报警控制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同时具有气体检测、报警、控制联动的作用,当现场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气体探测器检测到气体浓度,然后将报警信息传输给本发明的气体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气体浓度信息,联动相应的喷淋、排风等装置,同时将报警信息传输给中控室的控制器。本过程实现了气体检测与控制联动及现场报警的全自动化,避免了原有方式探测器与控制器长距离传输,然后再控制二次仪表的方式。本发明有效的实现了在安全时间内直接对危险情况进行处理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基本功能框图;
图2 是本发明的功能实现的具体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气体探测单元(1)、声光报警单元(2)、气体报警控制单元(3)三部分组成。气体探测单元(1)与声光报警单元(2)相连,气体探测单元(1)与气体报警控制单元(3)相连,气体报警控制单元(3)同时可以与受控的设备(例如风机、喷淋等装置相连),也可以与中控室内的主报警控制器(5)相连,实现报警信息的二次传输。
实施例二
一种气体探测报警控制装置,包括气体探测单元(1)、声光报警单元(2)、气体报警控制单元(3)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气体探测单元(1)与声光报警单元(2)相连,气体探测单元(1)与气体报警控制单元(3)相连,气体报警控制单元(3)同时可以与外连控制设备(4),也可以与中控室内的主报警控制器(5)相连,实现报警信息的二次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33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