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2081.0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2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蒋云志;蒋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6 | 分类号: | G09B25/06;G09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61001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科艺相融 山地 江河 立体 透视 景观 地图 设计 方法 | ||
1.一种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一、建立立体透视地形骨架;
步骤二、将基础图放大后进行彩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立体透视地形骨架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绘前准备;
步骤二、综合等高线、制作分层设色参考图、扩大等高距、概括等高线图;
步骤三、确定剖面线及垂直比例尺,包括确定呈水平方向且间距相等的剖面线和视山势高低确定剖面图垂直比例尺的统一放大倍数。
步骤四、剖面叠加;
步骤五、参考航片、卫片、地形图和其他资料,将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等按简单的比例进行转绘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立体透视地形骨架可以采用利用遥感图像绘制立体透视地形骨架、使用机助制图法绘制立体透视基础图、利用地景素描改绘立体透视基础图中的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方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剖面叠加的方法包括:
图廓范围、剖面大小及剖面线间隔不变的叠加;
图幅倾角向东或向西移动、剖面大小、边长、剖面线间隔不变的变形叠加;
图幅南北压缩、剖面线间隔相等,剖面大小不变的变形叠加;
图幅剖面线间距由南至北逐渐减小,剖面大小、图幅倾角不变的叠加;
图幅南北剖面线等距压缩,倾角向东或向西移动的变形叠加;
图幅剖面线间距由南至北逐渐减小,倾角向东或向西移动的变形叠加;
图廓旋转,边长、剖面大小,剖面线间隔不变的变形叠加;
选定东西图廓透视消失点,图幅剖面线间距由南至北逐渐减小,对剖面进行透视处理的透视变形叠加;
图廓旋线,选定消失点,剖面线间隔逐渐减小,剖面线与消失点连接,对剖面进行透视处理的变位透视变形叠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遥感图像绘制立体透视地形骨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参照地形图上的坐标网设置透视格网;
步骤二、对照地形图和其他现势资料转绘有关地理要素;
步骤三、建立高度,在考虑垂直比例尺时,不能单纯地以立体镜下得影像为依据,必须把影响变形的因素考虑进去;
步骤四、参照地形图转绘地貌,即把每一坐标格网内用等高线表现的最高和最低表现的最高最低点转绘到图块相应格网的相应位置上;
步骤五、宏观检查,可用卫片对制图区域的地貌进行校对;
步骤六、检查像对、航线之间的衔接情况;
步骤七、对照检查,对照地形图检查要素有无遗漏、地貌形态是否符合透视要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使用机助制图法绘制立体透视基础图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透视格网的计算;
步骤二、高程值的透视转绘;
步骤三、隐藏线的处理;
步骤四、自动绘制过程框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地景素描改绘立体透视基础图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和分析主题;
步骤二、取景;
步骤三、比例测量;
步骤四、画面的初步充实;
步骤五、主题景物的重点显示;
步骤六、深入细部描绘;
步骤七、整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彩色绘制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确定放大倍率;
步骤二、画法选择,包括黑色晕渲、彩色晕渲、照相写实画、工笔小写彩墨画、水彩画、水粉画、壁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艺相融山地江河立体透视景观地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础图放大的倍数以大于印刷成图两倍以上、三倍以下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20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的硅橡胶胶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