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7543.1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5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香;罗庆平;徐光亮;白玉洁;孟平原;李胜男;赖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9/00 | 分类号: | C01G49/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锰铁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锰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磁性材料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元器件领域,在日常生活、国防、军事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磁性材料的更好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纳米锰铁氧体是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高起始磁导率、低矫顽力等特点的优质软磁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信息、电磁屏蔽、生物医药及核磁共振、水处理及磁性分离、磁流体等领域。因而纳米锰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备受关注。
纳米氧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低温固相化学法、水热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低温固相化学法等方法在制备锰铁氧体时会涉及到煅烧工序,使氧化物的制备过程复杂化。水热法合成法制备粉体的反应温度低、粉体粒度和形貌可控,同时水热法制备的粉体具有结晶度好、化学组成均匀等优点,但是传统水热法合成粉体所需反应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锰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化学反应时间短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锰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MnCl2·4H2O和Fe(NO3)3·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混合溶液,其中,该混合液中Mn2+的浓度为0.12mol/L;
步骤2、在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表面改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解,并混合均匀;
步骤3、将氨水缓慢加入步骤2所得的混合溶液中,调节微波水热反应体系的pH值;再将调好pH值的溶液加入微波消解罐中,密封后置于微波消解仪,进行微波水热反应;
步骤4、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取出溶液,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后干燥,得到微波水热产物,即为锰铁氧体纳米粉体。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混合溶液中的Mn2+与Fe3+摩尔比为1:1.9-1:2.1。
步骤2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MnCl2·4H2O和Fe(NO3)3·9H2O总量的质量比为1:100-1:10。
步骤3中氨水的浓度为10wt%;所述微波水热反应体系的pH值为9~13。
微波水热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100℃~145℃;时间为8min-12min。
步骤4中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为65℃-75℃;干燥时间为1.5h-2.5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传统的水热合成法与微波场结合起来,利用微波对水的介电作用进行能量传递,而且加热过程从物质内部开始,能产生与常规传热过程相反的温度梯度。本发明具有加热速度快、反应灵敏、受热均匀、对很多反应体系具有加速化学反应的优点,在制备均匀、粒度分布窄的纳米粉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发明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锰铁氧体,缩短了微波反应时间,避免了煅烧过程,简化了实验工序,最终获得了结晶度良好、饱和磁化强度较高、矫顽力小的锰铁氧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不同微波水热体系pH值下所得产物的XRD谱图(T=130℃,t=10min);
图2是本发明不同微波水热体系pH值时所得锰铁氧体的VSM曲线(T=130℃,t=10min);
图3是本发明不同微波水热反应温度下所得产物的XRD谱图(pH=12,t=10min);
图4是本发明不同微波水热反应温度下所得锰铁氧体的VSM曲线(pH=12,t=10min);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MnFe2O4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锰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7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