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态场景中的实时运动目标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7997.0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7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赵问道;张亚庆;袁义雷;李玺;张仲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立元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20 | 分类号: | G06T7/20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陈俊志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场景 中的 实时 运动 目标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景建模,具体涉及一种静态场景中的实时运动目标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静态场景中的运动目标提取指的是利用背景的特性,对背景进行建模,得到一个不包含运动的前景目标的背景模型;利用这个背景模型,可以在视频中提取动态目标,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传统的背景减除方法包括简单平均背景法、中值滤波法、帧差法,这些方法运行速度快,但是结果并不准确。另外人们使用统计模型来进行背景建模,常用的方法有单高斯模型、混合高斯模型、核密度估计方法、组成成分分析方法等,最为常见的背景建模方法是混合高斯模型,可参考C.Stauffer和E.Grimson的文章Adaptive background mixture models for real-time tracking(见,Proceedings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 1999,pages 246-252,1999.),这种方法假设背景模型是由若干个(3-5个)混合高斯模型所构成的,这些高斯模型分别具有各自的均值、方差等统计特性,当新的背景特征加入时,首先利用混合高斯模型计算出它属于背景像素的概率,根据这个概率的大小来判断它是否属于背景像素。这些方法的优点是背景建模对于稳定背景的建模效果较好,但是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如光照改变、树叶摇摆、水纹波动、阴影、恶劣天气等)给这些背景建模带来了困难。Elgammal等人提出了核密度估计在背景减除中的应用,发表了Non-parametric Model for Background Subtraction,(见,Frame Rate Workshop,IEE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CCV 1999,Kerkyra,Greece,September 1999.),但是这种方法运算较为复杂,耗费了大量的计算资源。
较为新的背景减除方法包括鲁棒PCA,可以参考Guyon等人的文章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Background Subtraction: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见,INTECH,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Book 1,Chapter 12,page 223-238,March 2012);稀疏背景建模方法,可参考X.Huang发表的Moving-object Detection Based on Sparse Representation and Dictionary Learning,(见,AASRI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Bioinformatics,Volume 1,pages 492–497,2012.)等,这些方法更好地利用了背景模型的特性,因而算法准确度更高了,然而,算法复杂度却相应地提升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静态场景中的实时运动目标提取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态场景中的实时运动目标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大规模数据库中离线学习图像块的结构化特征;
S2,基于学习到的特征表达模型,用这些特征来表示视频中每一帧的图像块;
S3,使用这些特征对背景进行PCA方法建模,得到背景模型;
S4,视频帧提取每一个图像块的特征之后,利用背景模型判断图像块属于背景还是前景,同时对背景模型进行在线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在自然图像数据库中随机得到大量的图像块,图像块的大小与背景减除中的图像块大小一致;训练一个自编码器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用来最大程度地恢复原始图像块;
设定好神经网络的各项参数,包括层数、每一层的隐含节点数、稀疏惩罚因子、正则项因子等,训练得到神经网络的各层参数。
所述步骤S1还包括:为了得到能够表示图像块结构的特征,在训练前将训练数据加入一定的噪声。
所述步骤S1还包括:为了得到表达特征的稀疏性,在训练过程中增加系数惩罚因子。
所述步骤S2具体为:使用离线特征学习得到的神经网络参数,对图像块进行编码,得到一个维度比原始图像块的维度低的特征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立元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立元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7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