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场飞机自动跟踪与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95928.6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1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宾;王小凌;朱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罗莹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场 飞机 自动 跟踪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保障中的近场飞机自动跟踪与监测方法,属 于三维仿真与监测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飞机起降飞行过程中,1998-2003年仅依靠俄制着陆雷达设备 完成近场着陆引导,后来随着国产化应用并取消俄制体制,在该阶段 一直没有着陆监测的相关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对飞机近场飞行自动 跟踪与测量系统中终端应用上进行的研究,提供一种近场飞机自动跟 踪与监测方法,在飞机起降飞行过程中,利用全程自动跟踪与测量的 解算数据,进行飞机飞行过程的实时场景融合、目标姿态的三维仿真, 实现特情警示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近场飞机自动跟踪与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接收全程自动跟踪与测量的解算数据;
(2)进行飞机飞行过程的实时场景融合;
(3)建立分级的标准信息;
(4)在数据信息区,实时显示目标的各种信息,包括位置、姿态, 并进行目标姿态的三维仿真;
(5)将步骤(4)中数据与步骤(3)中的标准信息进行分级对比,在 预警区进行目标位置姿态的预警和特情警示。
所述的步骤(2)中,进行飞机飞行过程的实时场景融合,包括,建 立虚拟场景、飞行目标着陆立体通道,应用真实数据实时驱动目标轨 迹,具体过程为:
建立虚拟场景:以跑道为中心,建立一个大于10Km的虚拟场景, 虚拟场景从遥感地图中获取真实的数据信息,应用的三维坐标转换、 地形转换和贴图处理等方法实现;
飞行目标着陆立体通道:根据近场飞行相关标准、要求和数据等 信息,在虚拟场景中跑道的及着陆点的延长线上,建立飞机着陆的立 体走廊,用于实时判决飞机着陆过程中的位置姿态等是否满足飞行着 陆的要求;
应用真实数据实时驱动目标轨迹:应用自动跟踪与测量的数据在 虚拟场景中进行飞行轨迹的实时绘制。
所述的步骤(4)中应用自动跟踪与测量的数据绘制重现位置和姿 态信息,通过获取目标运动的实时连续图像序列而较好地分析飞行过 程中目标的位置与姿态变化,以各种角度重现目标的姿态。进行跟踪 目标的视点控制,从最佳角度、位置和形式显示目标的运动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在飞机起降飞行过程 中,通过全程自动跟踪与测量的解算数据,实现飞机飞行过程的实时 场景融合、目标姿态的三维仿真、特情警示等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直观、新颖、便利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法实现的理论依据及工作原理:
(一)近场飞机自动跟踪与监测方法
飞机近场飞行自动跟踪与测量系统中终端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虚 拟场景、飞行目标重现、三维仿真、特情状态预判预警等信息元素, 系统界面又分为数据信息区、运动控制区、告警信息区。
三维场景融合技术是在计算机图形显示设备上生成逼真的三维 场景,一般需要经过对场景中的地形、地物进行建模、坐标的变换和 投影变换、纹理的编辑、贴图、显示等过程。其中坐标变换是指对需 要显示的对象进行平移、旋转或缩放等数学变换;投影变换指选取某 种投影变换方式,如正射投影,对物体进行变换,完成从地物坐标到 视点坐标的变换。透视投影多用于动画模拟及产生较真实感的图形或 图像,正射投影多用于建筑蓝图的绘制,其特点是物体的大小不随视 点的远近而变化。
三维重现以视景仿真软件MultigenCreator/VegaPrime/VC为 开发平台,采用LynxPrime图形用户界面配置系统和VegaPrimeAP 工函数调用相结合的设计模式,在MFC框架下开发VegaPrime视景 驱动程序,完成系统场景和飞行目标模型的建立和控制,实现视景中 各元素的实时显示,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和达到真实感的渲染效 果。
(二)工作原理
1.实时场景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5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