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激发式自动报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86764.0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谢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9/02 | 分类号: | G07F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陆庆红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激发 自动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系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激发式自动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人们所使用的安全支付设备需要结合配套终端设备来使用,而配套终端设备的电平是各不统一的,因此在安全支付设备与配套终端设备的串口通讯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电平不匹配的情况,从而会造成很多通讯失败的情况。为此,人们通常都采用加入拨码开关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但在进行拨码前,却必须要知道配套终端设备的电平状态是什么,这样便给配套终端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样也造成了很多并发问题。同时,传统的安全支付设备无论是否与配套终端设备通讯成功,均不能很好的给出相关警示,因此无形中也会增加判断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人们使用安全支付设备与配套终端设备进行通讯时,必须要先获取配套终端设备的电平状态以及无法警示是否连接成功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还能完全省略该电平状态获取状态,以及能警示通讯成功与否的一种新型激发式自动报警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激发式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由控制芯片AX,直流电源S,电平采样保护电路,光敏电阻CDS,与控制芯片AX相连接的报警电路,与报警电路相连接的报警器HA,与直流电源S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温度补偿电路,以及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的稳压电路组成。同时,在直流电源S与控制芯片AX之间还串接有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所述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4,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D4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D5后接地的电阻R14,正极与电阻R14和二极管D5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8,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5,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4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6,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7,正极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IC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7,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8组成。
所述与非门IC1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4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IC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与非门IC3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控制芯片AX的SV管脚相连接;功率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则与直流电源S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平采样保护电路由电阻R11,相互串接的二极管D1和二级管D2,与二极管D2相并联的电阻R10,以及与电阻R10相并联的电容C5组成;所述稳压电路由功率放大器P2,一端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压比较器U,基极与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发射极经电阻R8后接地的三极管Q5,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温度补偿电路相连接的电阻R9,以及串接在电压比较器U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7组成;所述光敏电阻CDS的一端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电路由三极管Q1,三极管Q2,串接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S的负极之间的RC滤波电路,串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直流电源S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2,以及与直流电源S相并联的电阻R5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S的正极相连接,而三极管Q2的基极还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电阻R10与电容C5的连接点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6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