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器充气工装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9165.6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剖建;胡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0005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充气 工装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器装配工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器充气工装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减震器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气体压入气筒,现有技术的充气、压装气塞和压装钢丝挡圈每个步骤都是分开操作,不能连贯性一次完成充气,且在充气的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品多,安全性差,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充气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器充气工装,包括:封气套、充气套和支架;所述封气套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孔,所述封气套可套压在所述充气套上,所述充气套上设有第二充气孔,充气套架设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封气套一端开口向下,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压装设备的压头上,所述压头向下伸入到封气套中。压头连接压装设备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套为圆筒体,下端向外反折,形成圆形折边,外壁设置有通气槽;所述第二通气孔位置在所述通气槽上。气体在通气槽中传输。
进一步地,在所述通气槽上,第二充气孔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一、第二密封圈。第一充气孔和第二充气孔处在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之间。从第一充气孔进入的气体,密封在通气槽中,进入第二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套中心为阶梯孔,下端的大圆孔,用来套接减震器油缸上端;上端小圆孔为压头推进口。减震器油缸的直径与大圆孔的直径一致,压头从上到小,可将气塞推入减震器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大圆孔内壁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中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的作用是,将气体密封在充气套和减震器油缸中。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套上端外壁上小下大有斜度。因为封气套的内壁和充气套外壁呈间隙配置,当封气套往下压时,方便充气套伸入封气套中,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卡板和V型卡槽,充气套的折边卡接安装在卡板上,V型卡槽设置在所述充气套正下方。固定充气工装和减震器油缸,V型卡槽支撑着减震器油缸,使其保持直立向上。
进一步地,在工作时,工装以外的压装设备上,会进行相应的设置,来提高充气的效果,在压头上端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检测气筒内的气压值。在压头下端套有尼龙套,保证压头在运动中不会擦伤充气套内孔。
同时,包含减震器充气装置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将减震器的气筒下端放置在支架的V型卡槽上,充气套下端大圆孔套接在气筒上端口;
第二步,将气塞、钢丝挡圈依次平放在充气套口部;
第三步,启动密封按钮,封气套和压头、尼龙套同时下压,封气套将充气套上半部分完全包裹,压头和尼龙套分别将气塞和钢丝挡圈向下压一小段距离,但不超过充气套上的第二进气孔,并将充气套上口部密封;
第四步,启动充气按钮,外部氮气通过封气套上的第一进气孔进入充气套的通气槽内,由于有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上下的密封,氮气无法从封气套内壁溢出,则氮气再通过充气套上的第二进气孔进入气筒内,在第三密封环及充气套上端气塞的密封环共同作用下,氮气不断进入气筒;
第五步,当传感器测知气筒内气压与外部气压达到相同气压值;启动压装按钮,压头和尼龙套同时将气塞和钢丝挡圈下压,将气塞和钢丝挡圈下压到最低部时,气塞和钢丝挡圈的位置低于气筒内的卡槽位置,此时关闭压装按钮,压头和尼龙套同时提起,钢丝挡圈自动落入卡槽内将气塞挡住;
第六步,关闭充气按钮及密封按钮,封气套和压头,尼龙套同时提起,与充气套分离,充气压装完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减震器充气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操作简单;在自动状态下,依次按下密封、充气、压装三个按钮,可一次性完成全部动作。
2、效率高;在自动状态下,按下相应按钮,完成全部动作只需10秒钟。
3、充气成功率高、密封性能好。
4、安全性高;由于气塞都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内,在由于没被钢丝挡圈挡住的情况下,也不会因气筒内的高压将气塞弹射出来。
5、可判定气筒内气压值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在压头上端一个传感器,可以检测气塞所受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充气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充气结束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封气套;101、第一充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9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工件支承座
- 下一篇:用于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表芯的装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