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杀灭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8977.2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2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杰 |
主分类号: | A01N65/06 | 分类号: | A01N65/06;A01N25/22;A01P7/04;A01N53/10;A01N53/08;A01N51/00;A01N47/40;A01N47/02;A01N43/824;A01N43/40;A01N3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杀灭 马铃薯 甲虫 杀虫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杀灭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杀虫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原产在美国,后传入法国、荷兰、瑞士、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东欧、美洲一些国家,是中国外检对象。寄主主要是茄科植物,大部分是茄属,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寄主,此外还可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
马铃薯甲虫是一个分布最广、为害最甚的马铃薯害虫。成虫和幼虫贪食,常常将马铃薯的叶子全部吃光。在许多国家,造成马铃薯减产30-50%,最严重的地方甚至减产90%。该虫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1)是自然传播,包括风、水流和气流携带传播,自然爬行和迁飞。(2)人工传播,包括随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携带传播。来自疫区的薯块、水果、蔬菜、原木及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均有可能携带此虫。
专利CN102792968A公开了一种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该杀虫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氟氯氰菊酯24~90%和毒死蜱10~76%。该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使用上述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制成的乳油型杀虫剂,每L乳油型杀虫剂中含有2~60g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该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使用上述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制成的水乳剂型杀虫剂,每L水乳剂型杀虫剂中含有2~60g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CN102084868A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马铃薯甲虫的印楝素与氟氯氰菊酯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组成:60%~90%的氟氯氰菊酯和10%~40%的印楝素。但是,上述的马铃薯甲虫杀虫剂存在着灭虫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于马铃薯甲虫具有较高杀灭效果的杀虫剂组合物。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杀灭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组合物,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氟氯氰菊酯8~12份、氯烯炔菊酯0.5~1份、烟碱0.2~4份、松节油0.3~0.6份、甲氧虫酰肼0.3~0.7份、噻虫酰胺0.5~1份、丁烯氟虫腈0.2~3份、啶虫脒0.7~1份、溴氰菊酯0.2~0.4份、噻虫嗪0.2~0.4份、氨基噻唑啉0.2~0.4份、氧化胡椒基丁醚0.3~0.5份、乙酸丁酯40~45份、二甲基甲酰胺4~8份、磷酸三丁脂1~3份、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0.5~0.7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7~0.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8~1.2份、水100~150份。
所述的组合物中,还包括有黄腐酸0.5~0.8份。
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将氟氯氰菊酯、氯烯炔菊酯、烟碱、松节油、甲氧虫酰肼、噻虫酰胺、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溴氰菊酯、噻虫嗪、氨基噻唑啉、氧化胡椒基丁醚、乙酸丁酯、二甲基甲酰胺、磷酸三丁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第2步,再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水相;
第3步,最后再将油相与水相进行混合,分散均匀,制成乳液,即得。
所述的制备方法中,第1步中还需要加入黄腐酸0.5~0.8份。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对于稻飞虱具有良好的杀灭性,冬青油和樟树油能够起到更好的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提高杀虫剂的长期稳定性和杀灭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杀灭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组合物,组成如下:氟氯氰菊酯8Kg、氯烯炔菊酯0.5Kg、烟碱0.2Kg、松节油0.3Kg、甲氧虫酰肼0.3Kg、噻虫酰胺0.5Kg、丁烯氟虫腈0.2Kg、啶虫脒0.7Kg、溴氰菊酯0.2Kg、噻虫嗪0.2Kg、氨基噻唑啉0.2Kg、氧化胡椒基丁醚0.3Kg、乙酸丁酯40Kg、二甲基甲酰胺4Kg、磷酸三丁脂1Kg、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0.5K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7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8Kg、水100Kg。
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将氟氯氰菊酯、氯烯炔菊酯、烟碱、松节油、甲氧虫酰肼、噻虫酰胺、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溴氰菊酯、噻虫嗪、氨基噻唑啉、氧化胡椒基丁醚、乙酸丁酯、二甲基甲酰胺、磷酸三丁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第2步,再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水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杰,未经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89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碱渣基注浆填充材料
- 下一篇:一种建筑加固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