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PU上数据流处理系统及其数据流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7243.2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7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伟;沈铂;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0 | 分类号: | G06F13/2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pu 数据流 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GPU上数据流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GPU上数据流处理系统及其数据流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译为“图形处理器”。GPU是显卡的“心脏”,也就相当于CPU在电脑中的作用。GPU具有相当高的内存带宽,以及大量的执行单元,它可帮助CPU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工作,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
传统上,GPU的应用被局限于处理图形渲染计算任务,无疑是对计算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GPU可编程性的不断提高,利用GPU完成通用计算的研究渐渐活跃起来。将GPU用于图形渲染以外领域的计算成为GPGPU(General-purpose computing on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基于GPU的通用计算)。GPGPU计算通常采用CPU+GPU异构模式,由CPU负责执行复杂逻辑处理和事务管理等不适合数据并行的计算,由GPU负责计算密集型的大规模数据并行计算。这种利用GPU强大处理能力和高带宽弥补CPU性能不足的计算方式在发掘计算机潜在的性能,在成本和性价比方面有显著优势。但是传统的GPGPU受硬件可编程和开发方式的制约,应用领域受到了限制,开发难度也很大。
2007年,由NVIDIA推出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这一编程接口弥补了传统GPGPU的不足。利用CUDA编程接口, 可以用C语言直接调用GPU资源, 而无需将其映射到图形API, 为GPU的非图形编程普及消除了障碍。
CUDA模型将CPU作为主机(Host),GPU作为协处理器(co-processor)或设备(device),两者协同工作。CPU负责进行逻辑性强的事物处理和串行计算,GPU则专注于执行高度线程化的并行处理任务。CPU、GPU各自拥有相互独立的存储器地址空间:主机端内存和设备端显存。一旦确定了程序中的并行计算函数(kernel),就考虑把这部分计算交给GPU。
(数据流的定义)数据流实际上就是连续移动的元素队伍,其中的元素是由相关数据的集合组成。令t表示任一时间戳,at表示在该时间戳到达的数据,流数据可以表示成{…,at1,at,at+1,…}.区别于传统应用模型,流数据模型具有以下4点共性:(1)数据实时到达;(2)数据到达次序独立,不受应用系统所控制;(3)数据规模宏大且不能预知其最大值;(4)数据一经处理,除非特意保存,否则不能被再次取出处理,或者再次提取数据代价昂贵。
同时,流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1)作为一个软件可见的程序变量存在。(2)作为一个硬件可见的管理单位存在。实际应用中流往往具有很多属性,当流被映射到硬件中时,这些属性仍然被保持或者变个形式被硬件所见。
现有技术的数据挖掘中,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噪音、空值和异常值等错误数据,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通常会在挖掘数据库中的静态数据集之前进行预处理操作;当然,数据流中也避免不了各种错误数据,为了提高挖掘结果的精确度,对其进行预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数据流挖掘一般都是在线进行的,无法在挖掘前预处理数据。
GPU并行计算如何在数据流挖掘领域应用?在计算资源受限的环境下,如何保证数据流处理的实时性和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显著的速度优势,很好地满足了高维数据流的实时性需求,可以作为通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高维数据流挖掘领域的一种GPU上数据流处理系统及其数据流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
数据源输出的是高维的时间序列数据流,经数据流处理系统处理后,再输出给客户端的是数据流的频繁模式或查询结果。
一种GPU上数据流处理系统,数据源(data sources)的数据流通过数据流处理系统至客户端(client),数据流处理系统包括CPU主机(CPU-Host)和GPU设备(GPU-Devic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7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苦丁降血压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袋装植物型醒脑提神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