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的多相正交码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4711.0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6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于雪莲;崔明雷;邹林;钱璐;蒋易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12 | 分类号: | G06N3/12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张杨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进 免疫 遗传 算法 多相 正交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的多相正交码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对于一个码长为N,信号个数为L的多相码集S进行建模:
步骤2:建立个体总数为S的初始种群,对步骤1建立的模型经过一次编码得到一个个体,利用相同的方法得到若干其它个体,每个个体为L×N的M进制序列;
步骤3:计算种群中各个体的适应度;
步骤4:根据步骤3得到的各个体适应度,进行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得到新种群;
步骤5:计算新种群中各个体的信息熵H,利用信息熵计算出相似度A,若相似度大于相似度临界值A0则进入步骤6,否则返回步骤3;
步骤6:根据相似度将种群中的个体聚类,每一类个体总数所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重为该类中个体的浓度,采用个体的浓度和适应度综合计算该个体的聚合适应度;然后采用步骤1中的模型编码产生P个新个体,步骤4新种群的个体总数为NP个,从新产生的P个新个体和新种群的NP个体中根据聚合适应度选出NP个个体,组成新的种群;
步骤7:设置能存储Y个个体的记忆单元,从步骤6得到的新种群中根据聚合适应度选取Y个个体来更新记忆单元,更新后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进化代数,若达到则进入步骤8,若未达到,则返回步骤3;
步骤8:判断是否达到进化循环次数,若未达到进化循环次数,则新产生NP—Y个新个体,与记忆单元中的Y个个体一起组成新种群,再返回步骤3;若达到进化循环次数则输出最优的个体;
步骤9:步骤8输出的最优个体是码长为N,码数为L的M相正交序列,使用图论中的最小路径法,从码数L中选取出最优的n个码组成码长为N,码数为n的M相正交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的多相正交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个体总数为S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47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且维修方便的景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