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模具及其排气装置、花纹部分及模具清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2915.0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0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任;张伟;马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B29C33/10;B29C3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2615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模具 及其 排气装置 花纹 部分 清洗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用于设置在所述轮胎模具的花纹部分中,所述花纹部分设有第一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形成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包括微气隙结构,形成在轮胎硫化过程中排气不跑胶的排气间隙,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花纹部分的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花纹部分的内周面,与所述轮胎模具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排气装置为排气片,所述排气片的内部形成所述微气隙结构,所述微气隙结构连通所述轮胎模具内腔及所述花纹部分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排气片包括相对叠合设置的两个片体或多个片体,所述两个片体或多个片体叠合后在相接处形成有所述微气隙结构;所述微气隙结构包括一条或多条排气道;所述微气隙结构所形成的所述排气间隙的最大宽度控制在0.02~0.10mm之间;
或,所述排气装置为排气孔套,所述排气孔套的端面上形成所述微气隙结构,所述微气隙结构连通所述轮胎模具内腔及所述花纹部分的第一排气通道;气体通过所述排气装置的微气隙结构排入所述排气孔套的第二排气通道中,然后再经过所述花纹部分上的第一排气通道将气体排到所述轮胎模具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隙结构所形成的所述排气间隙的最大宽度控制在0.02~0.06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隙结构包括多个排气微孔或多条排气微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微孔或排气微缝在所述孔套轴向的长度为0.5~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套的外端面与所述花纹部分的内周面齐平相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道为圆孔形、V型沟或条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片体的第一片体、第二片体上对应形成有排气槽,二者叠合后所述排气槽相对合形成所述排气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片上设有穿筋孔,所述轮胎模具的内腔通过所述穿筋孔、所述微气隙结构与所述花纹部分的第一排气通道相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是采用将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经过3D打印、激光打印、粉末冶金烧结或腐蚀的方式制造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模具的排气装置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而成。
11.一种轮胎模具花纹部分,用于组成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部分设有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模具花纹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是镶嵌或铸造在所述花纹部分上。
13.一种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花纹部分,所述轮胎模具内腔通过所述排气装置的第二排气通道、所述花纹部分的第一排气通道连通至外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模具为无气孔轮胎活络模。
15.一种由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轮胎模具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干冰、激光、等离子、高压水或超声波的方式对所述轮胎模具进行清洗;
所述轮胎模具的清洗方法包括:将设置在所述花纹部分中的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具有所述微气隙结构的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作为清洗通道对所述模具进行清洗,具体过程包括:从所述花纹部分上的第一排气通道的轴向排气孔的一端注入清洗介质,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清洗介质会进入排气装置的第二排气通道中,并通过所述微气隙结构排出,从而实现对第二排气通道的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29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及指纹识别装置与终端
- 下一篇:对于密集人群进行人脸识别热度分析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