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醛缩酶全细胞合成D-阿洛酮糖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48577.3 申请日: 2014-11-17
公开(公告)号: CN104611249B 公开(公告)日: 2019-06-11
发明(设计)人: 孙媛霞;杨建刚;李季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5/77;C12P19/02;C12R1/1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308 天津市***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醛缩酶全 细胞 合成 阿洛酮糖 方法
【说明书】:

发明一种利用醛缩酶全细胞合成D‑阿洛酮糖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法合成D‑阿洛酮糖的方法。首先构建携带有L‑墨角藻糖‑1‑磷酸醛缩酶基因和果糖‑1‑磷酸化酶基因(即具有醛缩途径)的重组谷氨酸棒杆菌SY12,其次在基本盐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和D‑甘油醛,葡萄糖经胞内的糖酵解途径合成磷酸二羟丙酮,D‑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在谷氨酸棒杆菌重组菌株SY12携带的L‑墨角藻糖‑1‑磷酸醛缩酶和果糖‑1‑磷酸化酶的作用下合成单一产物D‑阿洛酮糖,D‑甘油醛转化率为53%。因此,本发明的D‑阿洛酮糖的生物合成方法与目前通过酮糖3‑差向异构酶体外合成D‑阿洛酮糖的方法相比,具有转化率高,产物单一,便于分离等优点,为D‑阿洛酮糖的大规模生产打下一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利用醛缩酶全细胞合成D-阿洛酮糖的方法。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微生物学方法获得谷氨酸棒杆菌重组菌株,并利用该重组菌株高效合成D-阿洛酮糖。

背景技术

稀少糖(Rare Sugar)是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其衍生物(2002年国际稀少糖学会ISRS定义)。其具有热量低、稳定性高、无致龋齿性、耐受性高等优点,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可以作为添加剂改善食品的理化性质,提高食品的生理功能和保健功能。近年来,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稀少糖主要有D-阿洛糖(D-Allose)、D-阿洛酮糖(D-psicose)、D-塔格糖(D-Tagatose)等。其中D-阿洛酮糖(果糖C-3差向异构体)是一种重要的稀少糖。研究人员分别证实了D-阿洛酮糖是零或低热量、食用安全的填充型甜味剂,它们对胰岛素没有依赖性,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适合于糖尿病患者食用,是低热量功能性的理想蔗糖替代品(Matsuo T, Suzuki H, Hashiguchi M, et al.D-psicose is a rare sugar that provides no energy to growing rats. J. NutrSci Vitaminol (Tokyo). 2002. 48(1): 77-80.)。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2012年就将D-阿洛酮糖列为安全食品(GRAS)添加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8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