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22371.3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6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彭代银;陈卫东;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K47/44;A61K47/14;A61K47/1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藤黄 纳米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制剂成分新藤黄酸的纳米脂质载体的研制。
背景技术
新藤黄酸(Gambogenicacid,GNAFig.1-1)系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hanburyiHook.f.)所分泌出的干燥无定形树脂--藤黄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其具有抗癌谱广,抗癌活性强,在原药材中含量高,提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但新藤黄酸水溶性差,静脉给药后易对血管产生较强的刺激性,出现红肿、坏死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需要用到纳米载药系统对其进行包裹,以期有效地提高新藤黄酸的溶解度,降低刺激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及局部聚集量。
新藤黄酸分子式:C38H47O8,分子量631.0,结构式:
式.1-1GNA结构式
目前已有多种纳米载药被报道:聚合物纳米粒、脂质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聚合物胶束等等。本专利主要针对纳米脂质载体进行研究。纳米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lipidcarries,NLC)主要是采用空间上互不相溶的生物相容性混合脂质为载体材料制备而成的具有特殊纳米结构的胶体载体系统,是基于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lipidnanoparticles,SLN)发展而来的第二代脂质纳米载体,其集结了SLN所固有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载药量低,在储存过程中药物易泄漏的缺陷。此外,在制备过程中,NLC是将常温下得液态脂质加入到固态脂质中,由于液态脂质的引入,使载药系统的可变性增加,因而可以容纳更多的药物分子。因此,研究开发出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以新藤黄酸为模型药物,采用新型脂质纳米载--纳米脂质载体对其包裹。以克服新藤黄酸水溶性差、稳定性低、血管刺激性大等缺陷;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的方法。
本发明将新藤黄酸包裹于类脂核中,增加了新藤黄酸的溶解度,减小血管刺激性,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更明确的靶向、缓释等效果,并且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其基本上由治疗有效量的新藤黄酸、固体脂质材料、液态脂质、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组成。
具体而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含有下列成分:
新藤黄酸5-15mg
固态脂质10-160mg
液态脂质0.1-50mL
脂溶性乳化剂0-120mg
水溶性乳化剂10-400mg
注射用水加至适量
所述固态脂质材料为单硬脂酸甘油脂,硬脂酸,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葵酸甘油酯,PEG-2硬脂酸,鲸蜡醇棕榈酸酯,蜂蜡,二月桂酸甘油酯,十六醇、胆甾醇油酸酯、卵磷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液态脂质材料为辛葵酸甘油三酸酯,大豆油,辛葵酸甘油酯,油酸,花生油,三油酸甘油酯,杏仁油聚乙二醇-6-酯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剂包括脂溶性乳化剂和水溶性乳化剂,所述的脂溶性乳化剂选自磷脂类,其包括卵磷脂,卵黄磷脂及其混合物,脂肪酸山梨坦类,聚山梨酯类及其任意组合;所述水溶性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蔗糖脂肪酸类及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提高新藤黄酸的溶解度,降低血管刺激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及局部聚集量,进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2.本发明提供的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克服了新藤黄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储存过程中药物外排,包封率低的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的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藤黄酸、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脂溶性乳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该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丙酮,甲醇,乙醇,乙醚,四氢呋喃或异丙醇及其任意组合,然后通过高温挥发除去有机溶剂,并加热至(68±2)℃熔融以构成有机相;
(2)将水溶性乳化剂溶于注射用水中,并加热至(68±2)℃,以构成水相;
(3)在(68±2)℃的温度下,在搅拌下将有机相注入水相中,以制备初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23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