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O-季铵化壳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修饰物及其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0157.6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7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纯慧;许玲华;王凤山;宋春霞;曹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96 | 分类号: | C12N9/96;C12N9/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5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季铵化壳 聚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修饰 及其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6-O季铵化壳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修饰物及其制备,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类重要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剂,可用于防治过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和机体损伤,如辐射损伤、缺血再关注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主要来源为从动植物中提取,存在抗原性、体内半衰期短和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对其分子进行化学修饰是克服超氧化物歧化酶上述缺点的有效方法,常采用的修饰剂有聚乙二醇(PEG)、右旋糖苷、低分子肝素、壳聚糖等,修饰后的SOD免疫原性降低、体内半衰期延长、稳定性增加。
壳聚糖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存在的唯一一种阳离子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炎等作用,季铵化能改善其水溶性并进一步提高其带正电荷的能力。Liu JF等(参见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2009.17(3):216-224.)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缩合法使N,N,N-三甲基季铵化壳聚糖(TMC)的自由氨基与SOD分子的羧基形成酰胺键得修饰产物,研究表明TMC修饰的SOD衍生物具有稳定性高、体内半衰期长和显著的细胞靶向性等优点,是一种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SOD衍生物。
TMC制备过程中,壳聚糖的2-NH2被甲基化后首先生成2-NH(CH3)甚至2-N(CH3)2,然后才能进一步形成2-N(CH3)3+季铵基团,因此,水溶性良好的TMC中的自由氨基数量极少(一般<10%),导致其对SOD的效率较低、结合物活性保持率差,制约了季铵化壳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修饰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6-O-季铵化壳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O-HTCC-SOD)修饰物,并提供该修饰物的制备方法。
术语说明
自由氨基:伯胺基团(即—NH2),亦称一级胺基。
6-O-季铵化壳聚糖:壳聚糖的C6-OH上接枝一个含有季铵盐的基团而得到的衍生物。本申请中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接枝到壳聚糖C6-OH上得到O-(羟基)丙基-3-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O-HTCC)衍生物,水溶性良好,自由氨基率在70%以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6-O-季铵化壳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修饰物,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子上的羧基与季铵化壳聚糖(O-HTCC)分子的氨基通过酰胺键结合,结构式如下:
(SOD)n-CO-NH-O-HTCC;
式中,n=1~10;SOD的分子量为32000Da;O-HTCC的分子量为2000Da以上,自由氨基摩尔含量为不小于20%。
优选的,所述n=1~6,即一分子O-HTCC与1~6分子SOD共价结合形成修饰物;O-HTCC的分子量为5000Da~100000Da,自由氨基摩尔含量为不小于50%。
一种6-O-季铵化壳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修饰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超氧化物歧化酶溶于10mM pH 6.0的PBS缓冲液,制得超氧化物歧化酶溶液,加入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碳二亚胺的摩尔比为1∶(1~200),超氧化物歧化酶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00),反应20~40min,制得反应液A;
(2)取6-O-季铵化壳聚糖(O-HTCC)溶于10mM pH 6.0的PBS缓冲液,制得季铵化壳聚糖溶液,然后加入步骤(1)制得的反应液A,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与6-O-季铵化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0.1~50),反应5~7h,经分离纯化,制得6-O-季铵化壳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修饰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浓度为0.5~5mg/ml;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碳二亚胺的摩尔比为1∶(50~150),超氧化物歧化酶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0~5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反应条件为室温条件下100~600r/min搅拌反应25~35min;所述步骤(2)中,反应条件为室温条件下100~600r/min搅拌反应5~7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01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