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光伏系统的免跟踪聚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7323.3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4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宋贺伦;茹占强;王秋阳;戴高环;张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系统 跟踪 聚光 装置 | ||
1.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免跟踪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式二次光学元件(10),具有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两个端 口的漏斗状结构;
主聚光器(20),连接于所述反射式二次光学元件(10)的第一端口(11), 包括聚光透镜(21)和支撑元件(22),所述聚光透镜(21)固定于所述支撑元 件(22)上,用于将太阳光进行初次会聚;
透射式二次光学元件(30),连接于所述反射式二次光学元件(10)的第二 端口(12),用于将经所述主聚光器(20)初次会聚的太阳光和经所述反射式二 次光学元件(10)反射后的太阳光进行再次会聚,并将再次会聚的太阳光传输 至太阳电池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二次光学元 件(10)包括四个侧板,所述四个侧板拼接形成具有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 口(22)的漏斗状结构,所述第一端口(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口(12) 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侧板拼接形成 的反射式二次光学元件(10)的横截面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二次光学元 件(10)的材料为高反射性镜面铝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21)为 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的锯齿面朝向所述反射式二次光学元件(10)内 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尔透镜的材料 为有机硅胶,所述支撑元件(22)包括透明钢化玻璃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式二次 光学元件(30)位于所述反射式二次光学元件(10)的内部,所述透射式二次 光学元件(30)的朝向所述反射式二次光学元件(10)外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 端口(12)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式二次光学元 件(30)为尖劈形三角棱镜,且所述三角棱镜的尖劈朝向所述反射式二次光学 元件(10)的内部,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与所述反射式二次聚光元件(10)的 第二端口(12)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21)的 焦点位于所述尖劈形三角棱镜的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棱镜的材料 为光学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73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