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频电流传输特性的分布式谐波源辨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8860.1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0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吴江伟;刘佑达;孙欣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3/16 | 分类号: | G01R2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刘美丽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流 传输 特性 分布式 谐波 辨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单频电流传输特性的分布式谐波源辨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电流谐波源辨识模型:
式中,
2)导出电流谐波源辨识模型在低压用电网络内电流谐波源辨识的约束条件;
3)依据用电网络内各支路测量到的单频电流谐波信息构建电流谐波观测信号矩阵,对观测信号矩阵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缓变分量,并记为X;
4)设置用电网络内谐波源最大辨识次数T以及非高斯性阈值F,令初始辨识迭代次数k=0;
5)令k=k+1,采用FastICA求解电流谐波源辨识模型中的解混矩阵Wh;
6)计算解混矩阵Wh的逆矩阵Wh-1,依据约束条件调整Wh-1的相位及行顺序,记为Ph,若Ph满足约束条件,则进入步骤7);否则,返回执行步骤5);
7)计算Ph的逆矩阵,更新解混矩阵Wh=Ph-1,依据电流谐波源辨识模型分析各监测支路监测对象向用电网络注入的统计独立分量,并计算辨识结果的非高斯性之和
若不小于非高斯性阈值F,输出解混矩阵Wh,由观测信号矩阵X取代估计各监测支路向用电网络的谐波注入量分析各支路电流谐波的方差,结合各监测支路电流谐波最大值进而确定主要谐波扰动源所处的支路位置,结束辨识迭代过程;否则进入步骤8);
8)当k≤T时,返回步骤5);当k>T时,输出解混矩阵Wh和当前的非高斯性阈值,并进一步分析用电网络内主要谐波源的所处的支路,辨识出各监测支路电流谐波信号后,分析各电流谐波的方差,结合各监测支路电流谐波的最大值进而确定主要谐波源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88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区域电磁环境射线传播路径并行搜索方法
- 下一篇:水体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