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甲状腺素半抗原发光标记物及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67904.2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2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任琪;谈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美凯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9/04 | 分类号: | C07D219/04;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肖伟;邓扬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甲状腺素 半抗原 发光 标记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尤其是涉及新型甲状腺素半抗原发光标记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免疫分析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因其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检测线性范围宽、标记物稳定、操作简便和无放射性污染等特点,近年在国外被广泛的使用。目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常见的四类标记物:鲁米诺、异鲁米诺,吖啶酯衍生物,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其中吖啶体系统中甲状腺素的检测用竞争法实现,但目前国际上临床诊断试剂盒采用的多为AE·NHS标记蛋白类大分子,AE·NHS标记物易水解,热稳定性不好,保存时间短,价格昂贵。
现有测定甲状腺素试剂盒中多采用AE·NHS标记蛋白类大分子,此类标记物易水解,热稳定性不好,比较容易受外界干扰,生产批间差异大,直接提高了单位检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解决方案,此类小分子的标记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易于纯化,本底低,受外界干扰因素少,并且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能够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合成了一种新型用于化学发光法检测的甲状腺素的化合物,具有如下的化学结构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甲状腺素半抗原发光标记物的方法,包括步骤:
A)将双壬基三胺(化合物1)溶于乙腈中加入三氟乙酸乙酯,室温搅拌过夜,用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结束,减压浓缩,抽干,得三氟乙酰胺(化合物2)粗品;
B)将三氟乙酰胺(化合物2)粗品用乙腈溶解,先加入三乙胺,再加入丁二酸酐加入,室温搅拌过夜,减压浓缩后用柱层析法纯化,得三氟乙酰胺(化合物3);
C)将三氟乙酰胺(化合物3)用乙腈溶解,先加入羟基琥珀酰亚胺,再加入EDC.HCl,室温搅拌过夜,用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结束后用柱层析法纯化,得三氟乙酰胺(化合物4);
D)将化合物T4用无水甲醇溶解;加入SOCl2加热回流搅拌过夜,减压浓缩,抽干,得甲状腺素甲酯(化合物5);
E)将三氟乙酰胺(化合物4)与甲状腺素甲酯(化合物5)溶于DMF中,室温搅拌过夜,用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结束后用柱层析法纯化,得甲状腺素甲酯化合物(化合物6);
F)将甲状腺素甲酯化合物(化合物6)溶于甲醇再加水,加入碳酸钾室温搅拌反应,液相色谱监测反应,室温搅拌反应过夜,经制备色谱纯化,得甲状腺素甲酯(化合物7);
G)将甲状腺素甲酯(化合物7)溶于无水DMF中,加入DIPEA,将吖啶酯(化合物8)加入反应液,室温搅拌反应,液相色谱监测反应结束后,经制备色谱纯化得吖啶标记甲状腺素甲酯(化合物9)。
进一步的是:步骤A)所述双壬基三胺化合物1由双(六甲撑)三胺或者二丙基三胺替换。
进一步的是:步骤B)所述丁二酸酐由戊二酸酐替换。
进一步的是:步骤G)所述吖啶酯(化合物8)由其他吖啶酯化物替换,如NSP-DMAE-NHS,NSP-SA-NHS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新型用于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素的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具体的:
化合物2制备如下:
1.将双壬基三胺1(1.55g)溶于100ml乙腈中,加入三氟乙酸乙酯(1.56g)。
2.室温搅拌过夜。
3.用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结束。
4.减压浓缩,抽干,得三氟乙酰胺化合物2(Formula:C22H39F6N3O2,MW:491.55)粗品2g.
化合物3制备
1.将三氟乙酰胺化合物2粗品用乙腈100ml溶解,先加入三乙胺0.875ml。
2.0.74g丁二酸酐加入,室温搅拌过夜。
3.减压浓缩后用柱层析法纯化,得三氟乙酰胺化合物3(Formula:C26H43F6N3O5,MW:591.63)1.38g收率40%.
化合物4制备
1.将三氟乙酰胺化合物3(0.25g)用乙腈溶解,先加入羟基琥珀酰亚胺(43.6mg)。
2.再加入EDC.HCL(72.3mg),室温搅拌过夜。
3.用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结束后用柱层析法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2),得三氟乙酰胺化合物4(Formula:C30H46F6N4O7,MW:688.7)0.25g收率8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美凯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美凯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7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