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涂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9946.1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3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冯润财;郑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荷韵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杨晞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涂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色环保型无污染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符合当今各国能源环保的发展方向,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隔膜起到将电芯正极和负极隔开的作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电池的综合性能。
锂离子电池隔膜在电池中用于隔离正、负电极,允许自由离子于其间通过,防止两电极接触而短路,对电池起着保护作用。由此,电池隔膜除了需要一定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让离子正常通过外,其最重要的性能是其在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一方面,隔离正负极,防止二者直接接触而短路;另一方面,在电池因外部故障或内部短路致使电池内部反应失控而造成内部快速升温时,隔膜能在较低的温度下闭孔,隔断电池正负极反应,使电池停止工作,并在反应停止但内部温度继续上升到更高温度时,隔膜仍有足够的耐高温性能,保持尺寸稳定而不破膜。
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绝大多数为聚烯烃,通常是聚丙烯或聚乙烯或是两者的复合,由于聚烯烃与电池液的极性相差较大,电池液对隔膜的润湿度低而造成锂离子导电率低,严重影响了电池的性能。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对隔膜的孔隙大小及其分布、电解液润湿性、耐高温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聚烯烃隔膜已经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使用和安全的需求。现有的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工艺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工艺,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难以制得孔径均一的微孔材料,同时在材料的选用上也受到较大限制。由于需要拉伸制膜,生产的隔膜都有较大的收缩性,这对最终的使用性也是不利的,而且生产的产品优等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孔径均一、润湿性好、耐热性良好、具有热熔闭功能的叠涂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产上述叠涂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选材范围广,微孔成孔条件可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涂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其是由一种或多种涂覆浆料混合制备的具有一层或多层结构的多孔隔膜;
所述多孔隔膜的成分包括:30-100份聚合物材料,0-70份无机粉体及其表面处理剂,0-50份增容剂;
所述聚合物材料至少选用两类的聚合物材料,其中一类所述聚合物材料为熔点或粘流温度在100-150℃的热塑性材料,另一类所述聚合物材料为熔点或粘流温度高于或相当于所述熔点或粘流温度在100-150℃的热塑性材料的热塑性材料或热固性材料。
隔膜具有均匀而细密孔洞,提供锂离子通过的孔洞;所述熔点或粘流温度在100-150℃的热塑性材料使多孔隔膜在使用时当温度达到100-150℃时能够发生熔融或流动,实现闭孔作用;其中一类聚合物材料为熔点或粘流温度高于或相当于所述熔点或粘流温度为100-150℃的热塑性材料的热塑性材料或热固性材料,可确保多孔隔膜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热性,克服目前电池隔膜热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聚合物材料为聚乙烯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4-甲基戊烯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烯烃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乙烯醇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乙二醇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环氧丙烷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丙烯酸(酯)树脂及其衍生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及其衍生物、芳香族或半芳香族或脂肪族聚酯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芳香族或半芳香族或脂肪族聚酰胺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芳香族或半芳香族或脂肪族聚醚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芳香族或半芳香族或脂肪族聚碳酸酯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和衍生物、环氧树脂及其衍生物、聚氨酯及其衍生物、酚醛树脂及其衍生物、氨基树脂及其衍生物、不饱和聚酯及其衍生物、有机硅树脂及其衍生物、脲醛树脂及其衍生物、密胺树脂及其衍生物、三聚氰胺树脂及其衍生物、聚苯硫醚及其衍生物、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聚砜及其衍生物、聚醚醚酮及其衍生物、含氟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石油树脂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荷韵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荷韵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9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