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行驶轨迹调整方法及车辆行驶轨迹调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0577.7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8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赵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019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行驶 轨迹 调整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行驶轨迹调整方法及车辆行驶轨迹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车辆监控系统存在两个技术缺陷。一方面,当行驶车辆进入车辆定位信号微弱或无车辆定位信号的区域时,对于车辆监控中心而言,行驶车辆处于“暂时丢失”的状态,车辆监控中心无法获取到准确的车辆定位信号导致其无法对行驶车辆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由于民用车载导航终端采用的定位芯片的定位精度较差,车辆监控中心不可避免地接收到漂移的定位数据(即表示的车辆当前位置相比车辆实际位置发生偏移的车辆位置数据),最终导致车辆行驶轨迹监控系统监控界面上的车辆行驶曲线相比车辆实际行驶轨迹出现偏离,由此造成了对车辆驾驶人员的误导,降低了用户的导航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辆行驶轨迹智能调整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车辆行驶轨迹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车辆监控中心接收由任一行驶车辆的终端设备上报的初始定位数据X 及后一定位数据(X+1),将该初始定位数据X作为数据可信度测试触发条件的判断基准以判定该定位数据(X+1)是否满足数据可信度测试触发条件;其中,X为递增变量;
S2、车辆监控中心判定该定位数据(X+1)满足数据可信度测试触发条件时对该终端设备后续上报的多个定位数据依次进行数据可信度评估;
S3、根据数据可信度评估结果从后续上报的多个定位数据中遴选所有有效的定位数据,基于该有效的定位数据生成校正的车辆行驶曲线,并将该校正的车辆行驶曲线显示到行驶车辆行驶轨迹监控界面。
在本发明上述车辆行驶轨迹调整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S0、预先设定行驶车辆的终端设备的定位数据上报周期T、行驶车辆在该定位数据上报周期T内的行驶里程阈值Smax、以及行驶车辆在该定位数据上报周期T内的行驶速度阈值Vmax。
在本发明上述车辆行驶轨迹调整方法中,所述步骤S1中车辆监控中心判断定位数据(X+1)是否满足数据可信度测试触发条件的步骤包括:
查找定位数据X对应到车辆监控地图上的车辆位置PX及定位数据(X+1)对应到车辆监控地图上的车辆位置P(X+1),根据车辆位置PX及车辆位置P(X+1)计算该定位数据上报周期T内该行驶车辆的实际行驶里程SX(X+1)及实际行驶速度VX(X+1),并将该实际行驶里程SX(X+1)及实际行驶速度VX(X+1)与行驶车辆在定位数据上报周期T内的行驶里程阈值Smax及行驶速度阈值Vmax分别进行比较;
如判定SX(X+1)<Smax和/或VX(X+1)<Vmax,则将定位数据X及定位数据(X+1)作为有效的车辆定位数据存储于数据库;
如判定SX(X+1)≥Smax和/或VX(X+1)≥Vmax,则确认定位数据(X+1)满足数 据可信度测试触发条件,将定位数据(X+1)作为可疑的车辆定位数据暂存于数据库205。
在本发明上述车辆行驶轨迹调整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车辆监控中心针对该终端设备后续上报的多个定位数据依次进行可信度评估的步骤包括:
S21、将终端设备上报的定位数据的初始可信值M置0;
S22、接收由终端设备上报的下一个定位数据(X+2),计算该行驶车辆在下一个定位数据上报周期T内的实际行驶里程S(X+1)(X+2)及实际行驶速度V(X+1)(X+2),并将该实际行驶里程S(X+1)(X+2)及实际行驶速度V(X+1)(X+2)与行驶车辆在定位数据上报周期T内的行驶里程阈值Smax及行驶速度阈值Vmax分别进行比较;其中,M为变量;
如判定S(X+1)(X+2)<Smax和/或V(X+1)(X+2)<Vmax,则将该可信值M加1,循环执行步骤S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0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